作者: 曹济平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刘过
此首曾传为辛弃疾所作。唐圭璋先生《宋词互见考》谓“此词见四卷本《稼轩词》丁集,义见汲古阁本《龙洲词》。丁集不知何人所编,收刘过词以入辛词,乃传闻失实。”并认为“此词当以刘作为是。”刘过为稼轩之客,南宋黄昇《花庵词选》称其“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者也。”故刘作写混入辛词。
这首小词是为庆贺时相韩侂胄生日而作,大约写于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侂胄决策出兵北伐之时。宋金自“隆兴和议”以来,已有四十多年的“和平”岁月,南宋朝廷基本上满足于偏安的格局,而一些爱闰志士则始终不忘收复中原。刘过曾多次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而不被采纳。如今北伐在即,刘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借祝贺生日以讴歌北伐的壮举,表达了爱国者抗金求胜的共同心愿。
词的上片概括了抗金可胜的有利条件:天时地利与人和。“堂上”两句起笔即写人的因素。朝廷有折冲尊俎,善于运筹的谋臣,边陲有枕戈待旦、奋勇作战的将士。上下团结一心,这就是“人和”。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接着“天时”两句也用典。《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谓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本指燕国,此借指金朝。词人借用孟子的话,把历史上伐燕与当今的伐金相勾连,不仅符合韩侂胄出师北伐的心意,而且为下文预祝胜利确定了基调。
下片“今日”两句,一是用鼎鼐调味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的职责,二是用“带砺山河”以比喻一旦战胜敌寇,宰相勋业将永传子孙。这里化用《史记》的典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云:“使河如带,泰山若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谓寿词“须打破旧曲规模,只形容当人事业才能,隐然有祝颂之意方好。”此处祝颂,不谀不露,深得词中三味。结末两句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乡,过沛,留。罢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当汉高祖酒酣时,击筑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词人借用刘邦《大风歌》的故事,既表现了中原可以收复的强盛气势,又显示出“威加海内”,四方来贺的胜利前景。全词一气贯注,其慷慨激昂的声调,充分体现出刘过“词多壮语”的豪放风格。
上一篇:张亚新《西极天马歌》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曹济平《西河》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