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企明
汉朝陵墓对南山, 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 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 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 将军且莫破愁颜。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春,杜甫携家自云安移居夔州(今四川奉节)。《诸将五首》便是这一年秋天在夔州写成的一组政治抒情诗。杜甫面对现实人生,评说当时国家的军政大事,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
本诗是组诗的第一首,写的是吐蕃内侵,责备诸将不能抵御敌人。唐代宗时代,安史之乱虽然已经平息,但边患不已,据《资治通鉴》记载,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寇,代宗狼狈出京,长安沦陷,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劫宫闹,焚陵寝,武士无一人力战者。”永泰元年(765),吐蕃再次逼近京师,这是李唐朝当前最大的边患。诗的前四句,反映了吐蕃侵入京师,焚陵发塚的史实。“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杜甫以面对终南山的汉代陵墓屡遭焚盗的往事发端,诗很快锲入本朝现实,写到千年以后吐蕃入关来毁坏唐代的陵墓。“昨日”两句,意谓唐代陵墓中珍贵葬物品很快被开掘出来,狼藉满地。“玉鱼”、“金碗”,都是墓中珍贵的殉葬物品。“蒙”,覆盖。这两句承首联诗意,写出“胡虏”“入关”破坏唐朝帝王公卿陵墓的严重后果。玉鱼,本汉楚王戊太子的陪葬物,唐高宗时巫祝刘明奴掘墓得之,见《西京新记》。金碗,用《搜神记》中卢充的故事。诗人妙用典故,不露痕迹,益见炉锤之精工。
诗的后半首,诗人向诸将提出警告。焚陵发塚已是二、三年前的事,然而吐蕃一直虎视眈眈,窥测中原,不断进逼京师郊畿。《旧唐书·吐蕃传》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代宗永泰元年九月,吐蕃集结大量兵力于奉天,京师震恐。“见愁”二句,非常形象地描写了这样的政治形势。“汗马西戎”,指吐蕃的战马,“朱旗”,指吐蕃的旗幡。“殷”深红色。敌人的旗幡闪闪发光,把北斗星映成深红色,极意形容吐蕃的气焰蔽天。正因为有过侵凌陵墓的奇耻大辱,又有着逼近京师的严重威胁,所以诗人写出最后两句,向守卫在京畿的诸将提出了严正的警告:“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材官”,本领高强的武官,语出《汉书·申屠嘉传》:“材官蹶张”,应邵注:“材官,有材力者。”“泾渭”,指泾水、渭水一带的京畿地区。当时驻守在这一带的武将有郭子仪、李忠臣、李光进、李抱玉、马璘、郝庭玉等。尾联上句用反诘语气,表示忧虑唐军兵力匮乏,守卫之不足恃,所以结句接着希望诸将时时加强警戒,切莫要寻欢解愁,放松戒备,以免吐蕃再度侵入京师,使唐王朝重新遭受惨重损失。
这首七律诗写出诗人对时事的昭然洞察和深深忧虑,庄重严正,深邃广远,风格深浑苍郁,着议论、写时事,出之以既凝重而又工丽的笔触,确是杜甫七律名篇之一。邵子湘评说《诸将五首》云:“沉实高华,当让《秋兴》,深浑苍郁,定推《诸将》。有谓《诸将》不如《秋兴》者,乃少年耳食之见耳。”(杨伦《杜诗镜铨》引)这种评骘,作为《诸将五首》首篇的本诗,足以当之。
上一篇:吴新雷《诉衷情》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吴企明《诸将五首(其二)》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