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兆鹏
故园丧乱余,归来复何有?
邻人虽喜在,忧悴成老叟。
为言寇来时,白刃穿田亩。
惊忙不知路,夜踏人尸走。
屋庐成飞烟,囊橐无暇取。
匹夫快恩仇,王法谁为守?
艰难历冬夏,迁徙遍林薮。
深虞罗寇知,儿啼扼其口。
树皮为衣裳,树根作粮糗。
还家生理尽,黑瘦面如狗。
语翁翁勿悲,祸福较长久。
东家红巾郎,长大好身手。
荒荒死战场,头白骨先朽。
刘子翚
刘子翚曾在《望京谣》中对沦陷后的汴京开封作过全景式的描述:“白刃如霜挂人肉”,“夹道狐狸昼相逐”,一幅幅特写镜头,触目惊心。由于战乱时代,苦难的社会现实复杂多变,刘子翚感到单篇诗作难以全面表现,于是经常采用组诗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深重灾难的社会现实图景。他的组诗《谕俗十二首》,就从各个角度表现出宋高宗建炎间(1127~1130)农民的苦难生活,展现出战乱时代农村的风俗画卷。本诗是《谕俗十二首》的第一篇,约作于高宗绍兴二年(1132)刘子翚辞去兴化军通判、隐居福建武夷山的前后。
此诗主要写百姓逃难避乱中的生活情景,运用的是杜甫“三吏三别”和《羌村三首》之三的对话体。结构上分三层。开篇四句为第一层,写兵乱过后,外出逃难的乡邻都回归“故园”,故里已残破不堪,一无所有。“邻人”虽然大难不死,保全住了性命,但人已“忧悴”,几年之间,一个个都成了骨瘦如柴的老头。“邻人”二句,虽淡淡写来,却从人的身体变化表现出战争的残酷、灾难的深重。
“为言”以下十六句,为第二层,是“邻人”对诗人的诉说。用邻人的亲身经历来表现这场民族的苦难,更显得真切感人。这里邻人所说的“寇”,不是指金兵,而是趁火打掠的本地盗贼和外地的流寇。此诗的背景写的是福建,南宋建炎间,金兵的战火尚未燃烧到闽中,但福建人民同样遭受战争的沉重灾难。因为除了金兵之外,流窜的宋朝官兵和乘机作乱的盗贼也同样到处烧杀掠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载建炎间,“自江西至湖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破残,十室九空。询其所以,皆缘金人未到而溃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袭逐之师既至,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殆尽。”无论是溃散的队伍,还是追击金人的官兵,所到一地,都是劫掠搜抢。南宋初的人民百姓,既遭受金兵侵略者的蹂躏,又饱受本朝官兵、盗贼的抢劫杀戮。两重灾难,降临人间,其悲剧该是何等惨烈!刘子翚此诗就展现出这幕悲剧的几个场面:
流寇来时,在田间乡里到处乱窜,白晃晃的长矛刀枪见人就杀。村里的百姓一闻寇至,急忙逃命,黑夜里奔逃,常常踩踏着地下的尸体。“夜踏人尸走”,可见流寇杀人之多,乃至尸横遍野。寇盗既杀人,又放火,所到之处,村落房屋都化为灰烬。可怜的难民,连家中一点包裹细软也来不及取出,不是被抢走,就是被烧光。
逃难中的百姓,时刻处在惊骇恐惧之中,深怕被流寇发现,一旦不懂事的小孩啼哭,就立即封堵住他的小嘴巴。“儿啼扼其口”的细节描绘,生动地表现出避乱百姓的恐惧心理和寇盗的凶残本性。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寇盗“匹夫”,为了发泄对社会、对人民的仇恨,战争环境中更加置“王法”于不顾,肆意杀戮无辜的百姓。而毫无反抗力量的村民,只能在苦难、动乱过后,发出一两声“匹夫快恩仇,王法谁为守”的愤怒指斥。昏庸腐败、懦弱无能的王朝,自顾不暇,连皇帝老儿也被侵略者追赶得四处逃命,他哪有心思顾及平民百姓的灾难,哪有心思去整顿“王法”惩治寇盗!人民也就只好任凶顽宰割了。
战乱非止一日。村民逃难在外,经冬历夏,在深林中、野地里四处躲避。由于来不及带出家产,他们只得以树皮为衣裳,用树根作粮食。即使侥幸生存下来,战乱过后,也是“黑瘦面如狗”、“憔悴成老叟”了。
“语翁”以下六句,为第三层,是诗人劝慰邻人的话:人生的祸福,都不能长久。“东家”的少年郎,虽然长成一副“好身手”,却战死在荒茫的战场上。我们今天能够生存下来,也算是一种福份了。这既是对“邻人”的慰解,也反映出另一种现实、百姓的另一种命运:即使不被流寇盗贼所杀,也会在战场上战死。身处苦难沉重的时代,诗人也实在没有更好的言辞来劝慰了,只有用死者来安慰一下生存的邻人。然而这含泪的慰解又包含着几多痛楚,死者长已矣,而生存者还要生存、生活,可生存的条件已是一无所有,生存者还得继续忍受苦难生活的折磨。——《谕俗》组诗的其他篇章对此有多方面的表现。
此诗继承了杜甫和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现实精神,以冷峻的纪实代替热烈情绪的抒发,诗人将自我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侵略者和寇盗暴行的愤怒全部寄寓在对现实的描绘中。诗题《谕俗》,诗人旨在表现整个社会的风俗画,此诗则以小见大,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层面表现靖康之难这场民族的大悲剧。金人的入侵,给民族带来空前的浩劫,连远离战场中心的福建,百姓尚遭如此的劫难,那么中原大地、长江沿岸金兵所到之处,人民的苦难就更可想而知了。
此诗纪事层次分明,事件细节、人物外貌的描绘,强化了百姓苦难的具体性,也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上一篇:史双元《谒金门》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宋]陆游《谢池春》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