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常国武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钓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厓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辛弃疾
杜叔高,名斿(yóu),金华兰溪人。兄弟五人俱博学工文。因五人的字中都有一个“高”字,所以人称“金华五高”。前韵,指作者先前不久与陈亮唱和的《贺新郎》词原韵。送,送别。
这首诗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展开:
发端至“乍一见”句是第一层意思,内容系评价杜叔高的诗作,由第一句点出。“恍余音”两句写杜诗音韵之美。读罢杜诗,仍觉余音袅袅,仿佛优美动听的乐曲在广阔的空中和洞庭湖四周的原野之间回荡。钧天,即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见《史记·赵世家》。洞庭,湖名。《庄子·天运篇》云:“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是为两句之所本。“千丈”三句,接写杜诗峻峭清冷的风格。陈亮《复杜仲高书》(《龙川文集》卷十九)云:“叔高之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作者在这里又以千丈阴厓、层冰积雪,读之使人毛发耸然的比喻,形象地赞美了杜诗不同凡响的独特风格。先对杜诗进行高度评价,为下文做好铺垫。
“自昔”句到上片结束是第二层意思。内容系同情杜叔高的不幸遭遇。叔高虽工于诗,但命途多舛,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按杜叔高直到四十四年以后即理宗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才以布衣特补迪功郎,差充。见《中兴馆阁续录·祕阁校勘门》。)所以作者用汉武帝皇后阿娇(即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弹瑟以遣愁思的事典,来形象地比喻杜的怀才不遇。“佳人”,以陈皇后隐喻杜叔高。“金屋”,用“金屋藏娇”之事,此指长门宫。
过片三句是第三层意思,内容系赞美杜的家世,预期他将来必然能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大有作为。唐朝时长安城南有杜、韦两大家族深受皇帝宠信,故当时民谣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语,这里用以借喻杜叔高的家世显赫,和其他人家不同。杜叔高既工诗,又出身于高门大第,则在鱼、龙这贤者与不肖者均在奋争的风云变幻之际,必能乘空而起,脱颖而出,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是预料,更是期望。
“起望”句到全篇结束是第四层意思,内容系感叹冷酷严峻的现实。神州(此指广大中原地区)原是衣冠文明之地,当年为捍卫疆土而牺牲的战士尸骨,早已被白日消残得无影无踪,可是直到今天,失地仍未恢复;而在朝廷上掌权的执宰大臣,依旧象西晋末年清谈误国的宰相王衍(字夷甫)一样,“清高”到了极点!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国家的前途实堪忧虑,就是象杜叔高这样的杰出之士能否展其骥足,也是难以逆料之事。想到这里,耳听夜半的悲风和檐间的铁马(风铃)之声,感慨南北仍然分裂的时局,不禁要悲歌一曲,以抒同情和忧时之愤了。
全词琢语冷峭,层次分明。上下两片,正反交错,互为转折,在谨严的结构之中,极饶跌宕起伏之姿,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陈亮诸和章的姊妹篇。
上一篇:常国武《贺新郎》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常国武《贺新郎》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