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家庄
马蹄一蹴荆门空, 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 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 顾盼叱咤饶英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 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画图见赤壁, 仿佛烧虏留遗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 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幽思集, 天淡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 凡今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 憔悴黄州一秃翁。
元好问
这首七古,从观《赤壁图》生发联想,概述当年赤壁之战孙吴大败曹军的壮伟图景,回忆苏轼有关赤壁之作对当年英雄壮举的追慕及贬滴落拓、壮志未酬的惆怅,借以抒发个人的爱国情怀。
东汉末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一战,曹操数十万大军,溃败于五万之众的孙、刘联军,这一惊人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引起无数诗人墨客的唱叹。作为生于金朝末季,从小经历战乱,而立志报国恢复的有为之士元好问,面对摹写当年战况的《赤壁图》,怎能不情思飞越,心潮汹涌,百感交集呢?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十句,紧扣《赤壁图》写当年赤壁一战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状。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而告终,诗的开篇,却以曹操不可一世,破荆州、降刘琮,挥师东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直逼夏口,威震四海的豪壮之举入题。欲抑先扬,明写曹操,暗衬孙权。“马蹄一蹴荆门空”,将曹军不废一兵一矢即取荆州的威势写得形象传神,一笔千钧。“蹴”,踏也。“鼓声怒与江流东”,与“马蹄一蹴”互为照映,不见人而威慑力已历历在目。三、四句陡转:曹操啊,你究竟老糊涂了,不明白事理,误将孙权当成了刘琮!这里,道出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一个主观因素:恃胜轻敌。“曹瞒”,曹操小名阿瞒。“阿琮”,刘表次子刘琮,刘表卒后继位为荆州牧,曹军攻打荆州,才到新野,琮即举荆州投降曹操。“误认”,是玩笑口吻,讽刺曹操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冷静分析形势,侧写孙权非等闲之辈。“孙郎”,即孙权,字仲谋。“孙郎矫矫人中龙”,典出《晋书》:宋纤隐居时,太守马岌去拜访他,宋纤拒绝接见。马岌叹惜说:“名可闻而身不可见,人中龙也!”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表)子,豚犬耳。”诗人将刘琮与孙权相比,强调孙权是人中豪杰,“顾盼叱咤饶英风”,以龙的矫健神态,写孙权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元帅风度。“疾雷破山”二句具体写孙权部将周瑜火烧赤壁的战斗场面及曹军败走北逃的狼狈情状。使读者如见当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烟炎张天”,“雷鼓大震,北军大坏”(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情景。第二部分八句,写“观图”后的联想感慨。“至今画图见赤壁”一联承上启下,引起今古兴亡之叹。但笔至此诗人未直写下去,由“仿佛烧虏留遗踪”转而“长忆眉山公”。“眉山公”,指苏轼,他是眉山(四川眉山)人,有前后《赤壁赋》,写迁谪后的离忧和对人生的参悟。又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英雄故迹的凭吊,追慕建功立业的周瑜,慨叹“人生如梦”的苦闷。“载酒夜俯冯夷宫”,化用《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俯冯夷之幽宫”句意。“冯夷”,神话传说的水神,即河伯。据说原为华阴潼乡人,姓冯名夷,浴于河中溺死,遂为水神。苏轼用此典怜冯夷之溺毙,叹己之迁谪失路。诗人又用之,同样有志士不遇,报国无路的痛楚。故诗句接下承以“事殊兴极忧思集”,将赤壁事、冯夷事、苏轼事与诗人自己的感叹一并打入句中,表明“事”虽“殊”,但“兴致”一样,“忧思集”结,悲从中来的情感也全然一样。将“观图”、思苏轼、叹冯夷、与伤时念乱、壮志未伸的郁愤一并融合交汇,而得出“天淡云闲今古同”的大彻大悟。此句语本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本意以文物不见,风景依旧寄慨。接下直抒胸中郁结:“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下句借用杜甫《戏为六绝句》“凡今谁是出群雄”句。权贵们呵,你们把持国柄,独揽江山,但谁能真正肩负起维系社稷的大事业,超拔群雄,安邦兴国呢?没有了!只有当年英武盖世的周瑜(字公瑾),受到这被朝廷遗弃的衰秃老翁苏东坡来赞扬一番。憔悴秃翁,既是写苏轼,也是无力回天的诗人自况。在诗的结尾集中表现出诗人深沉而强烈的爱国忧思。
这首诗借古迹写时事,借后人叹古人,写自己又为古人叹惋的浩茫伤感,气势雄浑,意境深邃。
上一篇:朱宏恢《赠边将》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邓绍基 史铁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