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达津
亲友如相问, 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 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 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 卷土定重来。
丘逢甲
这是送谢颂臣诗的第六首,这首诗反映他并不认为割让台湾就已成定局,他那种一定能恢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但本诗第三联仍不得不表示寄希望于清王朝,也就一定程度地减弱了本诗的气势。
诗的末句有“十年如未死”之句,说明诗写于割让了台湾的次年,即光绪二十二年(1396)。
丘逢甲五律具有唐风,沉郁顿挫,很有申包胥复楚的气概。他的五言律也工于发端,首联云:“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起得突兀。第一句用了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五字,却显得很有气势。第二句“吾庐”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的“吾庐”一词,但却写的是自己庐舍榜题“念台”,即在祖籍广东镇平山村(今蕉岭县文福淡乡村)筑室,题为“念台精舍”。这两句就是说台湾及各地亲友如果问讯我近况的话,我的一片赤心还是念念不忘台湾,直至死去。其实他临死前遗言还说:“吾不忘台湾也。”
第二联他写:“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这一联表明丘逢甲很善于灵活用典,也近于杜甫。上句“全输”一词用《虬髯客传》语,虬髯客有意于和唐太宗争夺中原。他的谋士一位道士和太宗谋臣刘文静下棋。秦王(即李世民)恰好到来。道士一见便敛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但丘逢甲认为台湾的割让,这虽是输著却非已定之局。下句“已溺”用《史记·韩长孺(韩安国)传》语。韩安国仕于梁孝王。因事下狱。狱卒欺负他。他说:“死灰独不复燃乎?”认为狱卒应该看远些。狱卒却说:“燃即溺之!”后来韩安国出狱后,官为梁内史,后来做到御史大夫。这句就是说死灰复燃即使被溺,还会再燃。用这一典表示台湾终究要光复。这两句诗用典精妙,英气勃勃,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屈服的钢铁意志,是十分难得的。
第三联上句云:“弃地原非策”,弃地是用典,汉朝贾捐之就有《弃珠崖议》这种弃地政策!这里是指责朝廷眼光短浅,弃台湾大非良图。他的《离台诗》中也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之叹。下句云:“呼天傥见哀”实际上呼吁朝廷倘对台民哀怜,重定恢复的大计。傥字也表现他是不得已对光绪抱有期望,当时是革命派、改良派都在活动的初期,丘逢甲就不能不盼朝廷改弦更张了!
最后诗人还是唱出最强音:“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丘逢甲是起义时有大将军称号,所以他渴望率军卷土重来,恢复台湾。民间谚语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语。卷土重来则用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语。二句意即去台十年之后,一定会重卷战尘,再临故土。而这一信心又是十足的,不是未可知,而是定能光复。
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中评丘逢甲说:“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塞笳残角海东云。”说他英气激昂,一心想恢复台湾,东望海云,无限深情,确是的评。
上一篇:王达津《送颂臣之台湾(之一)》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王达津《送魏大从军》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