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骥
神兵十万忽乘秋, 西碛妖氛一夕收。
匹马不嘶榆塞外, 长城自起玉关头。
君王别绘凌烟阁, 将帅今轻定远侯。
莫道无人能报国, 红旗行去取凉州。
王珪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西夏皇室内讧,梁太后囚禁夏主秉常。神宗觉得这是灭西夏的机会。时鄜延路副总管种谔入对,力主进击。“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遇之无定川(按:即米脂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降守将令介讹遇。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以上均据《宋史》)。当时不少人都为庆贺这一胜利欣然赋诗,苏轼写了《闻捷》诗,王安石亦作有《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等诗。王珪时为朝臣,这首诗也是为祝捷而作。
这首诗全围绕着对种谔的赞誉来写。首二句写种谔用兵有方,战果辉煌。“神兵十万忽乘秋”句起得突然,显出了战斗的突然性。尤其一个“忽”字写出了“守如处女,出如脱兔”的态势。“忽乘秋”即谓突然乘秋天这一最好的季节向西夏发起了进攻。据《续资治通鉴》载,战事发生在九月二十八日。第二句写取胜的迅速,使西北大漠的敌军一下子收敛了自己的气焰。三四句谓经这一仗震慑了北方的辽、夏二邦。山海关古称榆关,“匹马不嘶榆塞外”言自此往东直到山海关,数千里边防线上,连一匹敌军的战马都不敢嘶鸣。榆关一带时属辽国,这句是以马写人,谓这一仗不惟震慑了西夏,亦且震慑了辽国。“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西北军事重镇,在长城西部尽头,今称长城西起嘉峪关,其实嘉峪关至明洪武时始建,宋时尚无此关。“长城自起玉关头”谓米脂川战斗的胜利迫使西夏退至塞外,从陕北到长城西部尽头全部打通。五六句写君臣对种谔的赞赏。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内藏功臣画像。历来将相皆以能入凌烟阁为殊荣。第五句,君王将因而重绘凌烟阁画像,意谓种谔将入凌烟,跻身有宋以来名臣之列,这是写君王对种谔的器重。汉代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将帅今轻定远侯”以班超反衬种谔,表现军中对种谔极高的赞誉。结尾二句预祝种谔今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凉州”在今甘肃武威一带,是古来战略要地,中唐以来被外族占据,至此已三百余年。其实当时宋军的目标是北上灵州,为此兵分五路,种谔所部乃其中之一路。这次收复米脂川就是收复灵州这一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诗中不言取灵州而说“取凉州”,意谓不仅要夺回为西夏占据的地盘,还要收复那些久已经沦入外族统治的汉唐故地。北宋积弱不振,这首诗中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情绪,就因为种谔在当时算得上是一员难得的将才,米脂川大捷算得上是一场难得的胜利。
王珪诗多言富贵,词句中常有“金玉珠翠”等字,人称“至宝丹”,这是因为其人“被遇四朝,目濡耳染,莫非富贵”所致。但这首诗虽为祝捷,究不同于同僚唱酬,也不同于摹写朝臣的富贵生活,因而写得比较朴素。全诗一联一意,层次清晰。每句都有些夸张,亦多想象之辞,既为祝捷,这也是很自然的。
上一篇:朱靖华《闻洮西捷报》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唐]张巡《闻笛》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