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步高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属《相和歌·瑟调曲》。《乐府解题》曰:“若梁简文‘陇西战地’,但言辛苦征战,佳人怨思而已。”由此可知,写征战之苦及征妇怨思是《陇西行》的基本内容。陈陶这首《陇西行》,重点在于揭露唐代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题共四首,此属其二。
首二句借汉指唐,叙述边塞一次残酷战争造成极大的伤亡。“匈奴”,我国秦汉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散居于大漠南北,过游牧生活。唐时常用匈奴代指北方少数民族,如突厥等。这是一次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战士很勇敢,奋不顾身,英勇作战。但终究寡不敌众,竟使五千将士丧身北国。“貂锦”,汉代羽林军穿着的锦帽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一次战斗竟死去五千人,可见战争十分残酷,伤亡十分惨重。
如果这首诗就按这个路子写下去,其立意便无新鲜之处。诗人笔锋一转,把写边塞的战争与闺妇的思念结合起来,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指战争发生的地点。无定河,又名银水,黄河支流,在今陕西北部,流经榆林、绥德二县,到清涧县入黄河。“骨”,指战死者的尸骸。人死已久,而他的妻子在睡梦中还殷切盼望着他能打完仗回来。这是何等凄惨!这比目睹战后尸如山积的惨景更令人伤情。这也比得知他的死讯,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更叫人伤感。
这是全诗立意不同凡响之处。前人多认为,它是化用汉贾捐之《议罢珠崖疏》中:“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并不尽然。也有人认为这段意思来于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其存其殁,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较为符合实际。整篇《陇西行》立意大致与这段话相似。杨慎说它“一变而妙,真脱胎换骨矣。”其不同之处就在于李华文中的家人,对亲人存殁还“将信将疑”,他们并不坚信他还活着,而这首词中的征妇则相信他不仅活着,还在梦中见到他,盼着他回来,所以较之李华文更为深挚,更为感人。
对这首诗的前两句,前人也有异议。王世贞《艺苑卮言》认为后两句“用意工妙”,而可惜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则评曰:“作苦语无过此者。然使王之涣、王昌龄为之,更有余蕴。此时代使然,作者亦不知其然而然也。”陈陶已是唐末人,自然不能有王之涣等人的盛唐气象。其实,前两句是为后两句作辅垫,后两句才翻出新意成为警句。但王、沈两家对这样的名篇佳作也能提出较中肯的批评,可以发人深省。
上一篇:[宋]陆游《陇头水》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吴企明《雁门太守行》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