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企明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月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古题,古词称美洛阳令王涣的德政,与雁门太守无涉。梁代萧纲开始用这个古题,题咏边城征战。李贺继承萧纲的传统,用这个古题写作时事,反映中唐时代发生于河北易水附近的一场平叛将士与叛乱藩镇之间的激烈战争,歌颂了他们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英勇战斗的爱国精神。
中唐时代,藩镇势力日益恶性扩大,常常对抗中央,形成割据局面,与宦官专权共同成为当代两大社会症结。元和四年,成德军留后王承宗叛,攻打易州、定州,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等奉命平叛。诗人非常关心国家命运,当他获悉发生于河北易水附近的讨伐叛乱藩镇的消息以后,便写下这首诗。诗的前半首,着笔于守城将士。开端二句,描写叛军攻城的情景。“黑云压城”,形容攻城叛军蜂拥而来,尘土飞扬,象黑云一样,大有倾压城郭之势,形象地表现了叛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气象。黑云,语出《晋书·安德王延宗传》:“周军围晋阳,望之如黑云四合。”“甲光向月”,描写守城将士临危不惧,严阵以待,月光照在他们的战甲上,闪耀着鱼鳞般的光彩。“向月”,有的本子作“向日”,宜从“向月”。本诗暗用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鳷鹊”,指月光照在战甲上,发出金色的光彩。三、四句,分别从“听”和“见”,“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描写两军的一场鏖战,充分渲染出战斗激烈的气氛,表现出守城将士们为了维护祖国统一而浴血奋战的精神。燕脂,同胭脂,象喻战士的鲜血。月光下,鲜血凝成紫色,与长城的紫褐的土色混在一起。长城素有“紫塞”之称,见崔豹《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矣。”
诗的后半首,着笔于平叛的援军将士。五六句,描写平叛将士在寒夜迅速向易水进军,救援守城将士。晚上风大,所以“半卷红旗”,防止发出响声,惊动敌军;寒夜霜重,鼓声不起。“易水”,在易州、定州之间,即今河北易县、定县境。“声不起”,语出《汉书·李陵传》:“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然而两者用意不同,《汉书》谓士气不振,本诗乃指天冷霜浓,鼓受湿而声低抑。结尾两句,诗人热情地赞扬了平叛将士们“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决战精神。君,指君王。黄金台,为战国燕昭王所筑,昭王曾在台上放置千金,招延天下的人才,故称“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附近。《文选》鲍照《放歌行》李善注:“《上谷郡图经》,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黄金台上意,便是君王重用人才的情意。玉龙,指宝剑,唐人诗中常见,王初《送金秀才渴池州吴都督》:“剑光横扫玉龙寒”。
本诗八句,不调平仄,押仄声韵,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运用色彩浓重的语言,点染战场的悲壮氛围,有声有色,直接描写战斗场景和将士的形象、心态,表现并讴歌了守城将士和平叛将士的英雄群体。诗人善于熔铸词语,将“金鳞”、“紫塞”等词汇极其巧妙地融入诗句中,援引黄金台的典故,描写发生于易水边的战争,以表述平叛将士报效朝廷的心意,用事非常贴切。沈德潜评此诗说:“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唐诗别裁集》卷八),确是不刊之论。
上一篇:王步高《陇西行》爱国诗词鉴赏
下一篇:丰家骅《顾宁人关中书至》爱国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