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佳人》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8),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毅然弃官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新唐书·本传》)度日。历来学者认为《佳人》写于此时。
我国古典诗文以弃妇为题材的不乏佳作。如《诗经》中的《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皆是,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又写过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这两句则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佳人》所描写的是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形象。
全诗二十四句,共分三段。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开头两句点题。佳人是 一个举世无双的女子,这样美女却幽居在深山空谷之中。这种不正常现象,使读者感到惊异! 接下去诗中以第一人称自诉方法,倾诉自家不幸遭遇。她说自己本是良家女子,因国家发生战乱,做高官的兄弟惨遭杀戮,甚至连他们的尸骨也未得收葬。丧乱使这个弱女子遭家败人亡的不幸,实在可悲!
诗的第二段,佳人倾诉见弃于夫的大不幸。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家象“转烛”一样发生变化。丈夫是一个轻薄子弟,他喜新厌旧,抛弃自己,另娶一个美如玉的新人。她哀叹地以“合昏”与“鸳鸯”为喻:那合昏树叶尚知朝开夜合,鸳鸯鸟也都是同游共宿,而轻薄的丈夫“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的形象比喻和悲痛的哭泣,道出了她一生最大的不幸!
诗人在最后一段中,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先以“泉水”的在山与出山比喻不同的处境,更以“清”、“浊”象征人的品格高下。接下去六句,着重描写佳人的清贫生活和高尚的情操。佳人生活困窘,靠婢女卖珠度日,茅屋破漏牵萝修补。她“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既不改变昔日爱美的情趣,又保持自己素朴的品质。在天寒的季节里,常穿着单薄的衣服,背倚着长竹目送黄昏暮景。在这里诗人以“花”、“柏”、“翠袖”、“修竹”来映衬佳人的优美形象,并通过她的清苦生活和幽雅情趣来赞扬空谷佳人的高尚情操。
在杜甫的笔下,曾塑造过不少妇女形象,如《丽人行》中的丽人、《石壕吏》中的老妇、《新婚别》中的新妇等,在这里则塑造了一个弃妇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时,是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佳人所遭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杜甫写《佳人》的动机向有争论。王嗣奭认为:“大抵佳人事必有所感,而公遂借以写自己情事,有至贵之物在身,而不足以自庇,故云卖珠补茅屋,非实事也。锺云:‘故家暴贫真境可发一笑,妇人虽愚,必不至此。’”(《杜臆》)仇兆鳌则认为: “天宝乱后,当是实有是人,故形容曲尽其情。旧谓托弃妇以比逐臣,伤新进猖狂,老成凋谢而作,恐悬空撰意,不能淋漓恺至如此。”(《杜诗详注》)而浦起龙则认为:“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读杜心解》)这种看法适切杜甫写诗之意。诗人身逢安史之乱,陷贼而不忘君国,投奔皇帝行在,竭尽忠诚,反被降职,辞官远去秦州,生计困窘,仍忧心国事,似此忠贞逐臣,实在稀有。诗人所遭不幸与佳人的处境,实有相似之处,故借他人之酒以浇自身之块垒,当是此诗写作的真意。
上一篇:《诗经·伯兮》爱情诗词赏析
下一篇:《柳永·倾杯》爱情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