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杂诗七首·杂诗七首(其七)》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翔南征。春思安可忘? 忧戚与我并。
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①倘终顾盼恩,永副我中情②。
这首诗亦题作《闺情》,是曹植爱情诗中很有价值的一篇。
诗的主人公大约是一个贵家少妇。丈夫在外,她孤守空房,精神无所依托,感到空虚。于是披上衣衫,走出房门,缓步在门前徘徊,一副百无聊赖的情状。作者在这里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她孤寂的心态。她来到室外,目的在于散心。可映现在她面前的却是整个院庭连同台阶都被绿草覆盖着的景象,好象从未有人走过似的,显得十分萧瑟、凄凉。显然这不仅不能驱散她心中的寂寞,反倒增添了许多愁绪。这里以凄凉的景色映衬孤寂的心境,收到了以景写情的效果。接着点明秋天的时节,冷风从门孔往里吹去,百鸟纷纷向南飞归。这正是游子回归的季节,可自己的丈夫在哪里?毫无讯息。这时压抑在思妇内心的春情再也按捺不住,涌上心头,脱口而出:“春思安可忘? 忧戚与我并。佳人在远道,妾身单且茕。”这里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了她孤寂、悲凉、感伤的心情,十分有力。至此一个孤苦的思妇形象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当然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她的表层心态。
可贵的是作者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思妇的深层心态。封建时代男尊女卑,丈夫休妻,妻子失爱的事并不少见。丈夫久客他乡,当归不归,自然不能不触动她敏感的神经,使她产生疑虑。诗中写道,她担心“欢会难再逢”,深恐如同开过花的白芷和兰草不再开花一样,从此失爱,被丈夫遗弃。因此他不由得发出“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的疑问。这个疑问集中地揭示了她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担忧与恐惧。这恐怕是封建时代思妇的典型心态,具有普遍性。作者写出这一点,显然比那些单纯渲染相思之苦的诗篇要深刻得多。这是这首诗主要的成就之一。
失爱遭弃毕竟只是思妇心中的疑虑,尚没有构成客观事实。因此作者接着又揭示了她心中的愿望。这就是结尾两句所云:“倘终顾盼恩,永副我中情。”这是说,倘若终身都能得到丈夫的爱,她便称心如意了。自古至今,夫妻之间的两性之爱,无疑既有共同的内涵也有不同时代的各自特点。作者在写思妇心中意想之爱时,突现了它的特点,这也是本诗成功的地方。诗中写道:“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这两句揭示了思妇的婚姻观,表明了她对夫妻关系的看法。女萝,地衣类植物;浮萍,水生植物的一种。前者附树身而长,后者依水面而生,其共同点是依附。这里借以作比,形象而贴切地表现了思妇把丈夫视为自己生命依托的意识,反映了她的依附心理和依附人格。这种心理和人格,缺乏主体精神,缺乏平等观念,显然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一种病态心理和不健全的人格。诗中还写道:“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这可以说是思妇的为妇之道。奉,恭敬地接受。衿带,本是衣襟和衣带,这里喻指加在妇女身上的各种伦理规范。在思妇看来,作为一个妻子应该按照封建伦理规范约束自己,谨慎事夫,不出差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爱情。显然这个为妇之道是以男尊女卑和牺牲女性权益为前提的;而由此得到的爱,虽然不能说就是主人对仆人的爱,但确实散发出一种苦涩的味道,是一种不健全的爱,与真正的爱情不可同日而语。恐怕这就是封建时代爱情所具有的特色之一吧。
总之,这首诗通过思妇的形象及其复杂的心态,再现了封建时代不健全的婚姻爱情生活,不仅看到了思妇孤居的痛苦,还看到了她担心失爱的心理,依附的人格和卑微的地位。对我们认识封建时代婚姻生活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苏曼殊·本事诗(其九)》爱情诗词赏析
下一篇:《曹植·杂诗七首·杂诗七首(其三)》爱情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