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歌(选五)·读曲歌(选五)(南朝乐府民歌)》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折杨柳,百鸟园林啼,道欢不离口。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 欲知相忆时,
但看裙带缓几许。
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
持底明侬绪。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
侬作博山炉。
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
谁解断粗疏?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读曲歌》就是“吴声歌”的一部分。《乐府诗集》共收《读曲歌》八十九首,这里所选是其中的五首。
这五首诗都是描写爱情的篇章。第一首是即景生情,感物怀人之作。“折杨柳”,古人送行往往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意,从此句可以想象主人公去年春天曾临歧执柳,目送情人远离而去的情景。又是杨柳依依的春天了,她重游故地,手抚垂杨,却不见旅人归来,不免满腹怅惘。这时,园林中的百鸟仿佛也通人性,声声啼叫都是在呼唤她情人的名字,好象是在对她进行安慰,这无疑是心理作用使听觉产生错觉的结果,却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第二首也是写思念远行在外的情人的作品。“逋”的本意为逃亡,此处当是披散的意思。前面两句是说,我的头发散乱了也无心将它梳理,我的面容憔悴了也没有人能够看见。为什么懒于梳妆呢? 《诗经·卫风》中的《伯兮》一诗说:“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难道没有面膏、发油之类的化妆品吗?我修饰容貌又是为了取悦于谁呢)这里大概也就是那个意思吧!头发散乱、面容憔悴,都是因为他远游他乡、迟迟不归的缘故。后面两句,主人公的思维由已知指向未知,希望他回归之日看到她腰身瘦损、衣带松缓的形象时,能够想见在他远离之时她都经受了怎样苦苦思念的煎熬。第三首展示一位女子的恋人心态尤为别致。“思欢”的“欢”与第一首中“道欢”的“欢”一样,都是指自己的情人,主人公想念着他,他却不知为什么偏偏不来,满腔的情话没有诉说的对象,只好象拥抱他那样抱着被子对空而语。接着的两句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来? 我对你的爱情可以指天为誓,可是月亮被遮没了,星星也发不出光亮,我凭何物才能表明我的心迹呢? 这首诗将一位处于热恋之中的女子的娇憨之态、焦急和忧虑的心理情状写得跃然纸上。第四首也是一位女子表白心态之作。它与上一首格调不同,不是直接的铺叙,而是运用比兴手法,表现一对情人相亲相爱的亲密关系。“白门”,即古南京的白下门。前两句的表面意思是:我走出白下门外,到处可见茂密的杨柳,连乌鸦藏在里面也难见踪影。这两句是起兴,与下文并无直接的联系,只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作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即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后两句使用比喻,写二人的密不可分。“沉水香”即用上等香料檀香制成的香,它与劣质香料的香不同而可以沉入水底,故名;“博山炉”,汉代的香炉名字,形似大山状,故称。这两句说,你是那沉水香,我就是那博山炉,香总是插在香炉之中,二者不可分离。最后一首诗通过一个戏剧性的镜头,描写一对情人之间的恋情。“葛”,指用葛麻织成的布,“三葛”的确切涵意不得而知,或为当时某个品类葛布的名称,或约指一匹长的葛布。“粗疏”,因用葛麻织成的布比较粗糙,因而用之指代葛布本身;“解”,是“断”的同义词。诗意大致是,女主人公掌柜出售葛布,她的情人来了要买一丈之余,葛布虽然粗疏,但她不想把它割断,便将一整匹全部让他拿走。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直陈,后两句却暗含比喻,以粗疏的葛布隐喻朴素而坚定的爱情,表示不可断裂的决心。这五首诗无一例外地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她们在爱情上的苦恼和欢娱,具有大方直爽的风貌。
南朝乐府一般体制短小,大多为五言四句之作,为后世抒情小诗特别是五言绝句的创作勃兴提供了实践的基础。以读曲歌为例,由所选五首可见其主要也是五言四句的作品,但亦有变格,于整齐中见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第一首“折杨柳”,诗的重心在后半部分,这两句并不直接表露主人公的思绪情怀,而是通过听觉的幻化来体现其心灵轨迹,虽只短短三句十四字,却写得委婉含蓄而又情致盎然。第二首、第三首和第五首大体都用直陈白描的手法,直接表明心迹和抒发感情,而无忸怩作态之弊,这也与南朝民歌总的特色相一致。南朝民歌也常使用具有比喻和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所选《读曲歌》第四首中的“沉水香”、“博山炉”,第五首中的“断粗疏”等,它以丰富的想象加强了诗作的内蕴,使其不至于因过于平直浅露而丧失韵味。从第四首“暂出白门前”与第五首“登店卖三葛”我们还可以窥见,南朝民歌大致是商业都市的产物,这些作品的市井风味都比较浓厚,它们所展现的是一个人性较少受到束缚的世界。
上一篇:《顾敻·诉衷情》爱情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克·谒金门》爱情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