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圆圆曲》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底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 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创作了两首著名的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从而使中国古典叙事诗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这两首诗饮誉当时,蜚声后世,曾使当朝皇帝宣宗李忱念念不忘,并为诗人的逝世而洒下了深情之泪:“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吊白居易》)时隔八百年后的清初诗人吴伟业对白居易更是追慕不已,仿白诗创作了《琵琶行》和《圆圆曲》。其《琵琶行》虽用力甚深,但终归东施效颦,而《圆圆曲》却直追白作,得《长恨歌》之藩篱,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
关于陈圆圆的故事,历来说法不一。诗人吴伟业从明清之际的巨幅历史画卷上,摘取某些素材,通过甲申事变中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与其妾陈沅的悲欢离合,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
《圆圆曲》这一长篇七言歌行,可分为七个部分来读。
从开头到“哭罢君亲再相见”为第一部分。首句“鼎湖当日弃人间”,开篇用典,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而死。“鼎湖”:据《史记·封禅书》,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遂乘龙而去,后世称此处为鼎湖,后来便常以“鼎湖”喻皇帝去世。接下说,从那一天起,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便带兵入关,击破农民起义军,收复京师。然而,吴三桂的真正用心是什么呢? 诗人单刀直入,一语定案: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朝的军队都在为皇帝的自杀而悲伤得失声痛哭,全都穿上了丧服,而吴三桂却为美女陈圆圆的被俘而大怒。这两句诗是全诗挈领之处,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暗示出了吴三桂表面打着复明的旗号,实际上却只是为了陈圆圆这个歌妓而投降了清朝。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使人迫切希望知道这段历史的前前后后。明末当时战争形势是三方逐鹿。一方是明朝,吴三桂就属于这一方;另一方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再一方是清兵。《圆圆曲》开篇所叙之事便发生在那一特定期间,李自成已破京师,崇祯自缢而死,清兵还在关外。三方角逐,鹿死谁手,拥兵五十万守卫在山海关的明朝军事统帅吴三桂,在李自成和清兵之间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都在争取他。开始,清兵对他招降,他未首肯。李自成占领北京,以其父吴襄作为人质,并叫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并且把山海关的防务交给李自成派来的部将。当吴三桂兵至滦州时,他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所夺,于是勃然大怒,改变主意,退守山海关,主动投降了清军,并引清军入关,开始了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从此,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这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所概括的历史事实。诗人在这里将六军缟素同吴三桂的冲冠一怒相并列,造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虽无一字褒贬,而褒贬自在其中。然后,诗人笔锋轻轻地一拉,模拟吴三桂替自己辩白的口气,皮里阳秋地诉说了一番:陈圆圆的被杀并不是我所关心的事,天意会使农民军自行灭亡于荒淫宴乐之中。我要迅速地剿灭起义军,为皇帝、为全家报仇后再与陈圆圆相见。吴三桂因为陈圆圆被俘而拒降,李自成曾一怒杀了吴襄全家。对吴三桂这番欲盖弥彰的表白描写,抑扬有致,笔墨精妙,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点睛之笔衬托得更加醒目。
第二部分从“相见初经田窦家”到“争得蛾眉匹马还”二十六句,叙述了陈圆圆归吴三桂的一波三折的全过程。吴三桂和陈圆圆初次相逢是在崇祯妃田氏的父亲田宏遇家,诗中以西汉外戚田蚡和窦婴指田宏遇府。在这里,美丽如花的陈圆圆正为田宏遇招待吴三桂的酒宴而表演歌舞。她的如花容貌,她的弹拨技艺,深得吴三桂的钟情,而深通关系学的田宏遇,也就慷慨地将她转给了这位颇有实力的总兵大人。而陈圆圆也就等待吴三桂用油壁车来迎接她了。在回顾之中,诗人又掉转笔锋,以时间为序,依次描写陈圆圆的经历。“家本姑苏浣花里”,唐代能诗善乐的名妓薛涛在成都的居处叫浣花溪,诗人用此典是对陈圆圆这个苏州烟花女的雅喻。她小名叫圆圆,长得比漂亮的丝织品还要鲜艳美丽。她曾梦入夫差的花园里,引起吴王的注意。春秋时吴王夫差都姑苏;三桂如吴后封平西王。夫差得美女西施,为其筑馆娃宫于苏州,极尽声色之乐;吴三桂得苏州名妓陈圆圆,并为其冲冠而怒,两者之间,颇多类似处。这里写陈圆圆还是个妓女时,就“梦向夫差苑里游”,是暗示她日后将归于吴三桂的伏笔。梦终归是梦,它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的,“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采莲人”,一语双关,用词绝妙。一是说陈圆圆本是苏州乡间的一个普通女子,明清时苏州城内东隅有采莲泾,这里可实解为陈圆圆原是采莲之人。二是“采莲人”为西施。李白《子夜吴歌》其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赵王家。”又一次以西施喻圆圆。诗人的描写,草蛇灰线,隐隐显显,是西施,还是采莲人? 亦隐亦显,亦一亦二。“横塘”,是古代苏州风景之地和骚人狎客冶游之所,“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唐人李嘉祐《伤吴中》也说:“馆娃宫中春已归,阖闾城头莺已飞。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诗中将横塘之水与西施后来归吴王夫差居于馆娃宫的典故联系在一起,《圆圆曲》的感触正与此诗脉脉相通。这样一个横塘畔的水乡歌妓,后来竟被豪族看中,被迫进入权贵人家。据吴伟业的朋友冒襄《影梅庵忆语》语载:陈圆圆是苏州的著名歌妓,被称之为“色艺双绝”,并“擅梨园之胜”。崇祯十四年八月,冒襄从衡阳省父回来,到了西湖,“便询陈姬,则已为窦霍家掠去,闻之惨然”。等他到了苏州,偶然晤见一个朋友,谈到陈姬的事,“有佳人难再得之叹”。这个朋友告诉他,被以势劫去的是假的,真的还在苏州,冒襄前去见到了她。崇祯十五年二月,冒襄又去苏州,不料陈姬“十月前复为窦霍门下客以势逼去”。并且激起很大风波:“吴门有匿之者,集千人哗劫之。势家复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贻伊戚,劫出复纳入。”这个“窦霍”之家便是田宏遇,他两次强抢,终于劫走了陈圆圆。然而,从来佳人爱才子,陈圆圆并不爱田宏遇这个六十四岁的老头子,她痴情所待的是冒襄这位风流才子。一句“何处豪家强载归”,倾吐了一腔幽怨,款款衷肠,中间夹缠着如许风波,无尽泪水。所以,弄得这位绝代佳人也只能是“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看来,她又被田宏遇献进宫中。但是,以“买江南歌姬数人,甚得嬖”(《国榷》卷九八)为乐的崇祯皇帝,在国事日坏,焦头烂额的情势下,已经没有了欣赏陈圆圆的闲心,尽管陈圆圆色艺双绝,这时也落得“明眸皓齿无人惜”,只好又被田宏遇从宫中的长巷中接回,教以新声,成了田府中满座客人为之倾倒的歌妓。明末的江南名妓,大都是勾栏人物,出色的女演员。张岱《陶庵梦忆》说:“南曲中妓,以串戏为韵事,性命以之。”陈圆圆也不例外,冒襄第一次见到她时,曾描写了这样一段情景:“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声口,如云出岫,如珠走盘,令人欲仙欲死。”(《影梅庵忆语》)弋腔即弋阳腔,是源起于江西弋阳的一种地方戏曲。这种曲调在当时的士大夫眼中,是属于文词俚俗,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唱,只能唱给广大市民阶层,而士大夫阶层欣赏的则是文词典雅、声调婉啭的雅音昆腔。所以,以唱弋阳俗曲闻名的陈圆圆,这时也不得不改学“新声”,来迎合田府上的官僚“坐客”。这些“坐客”们整日痛饮狂欢,醉生梦死,然而陈圆圆却“一曲哀弦”,恨无知音。幸得“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难得遇上了吴三桂这位风流倜傥、人材出众的人物。崇祯十六年,吴三桂在田宏遇府见到陈圆圆,年方三十一岁,可谓“白皙少年”;且手握重兵,称得上是“通侯”。“通侯”,本是汉代的爵位名,后为朝廷武将的美称。对于当时的陈圆圆来说,也难得吴三桂这样的年轻人物,且吴三桂对其一见倾心,频频顾盼。“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当时可与周瑜相比的吴三桂,堪称是陈圆圆的知音。自古美人爱英雄,陈圆圆钟情并许身于吴三桂,虽难比“美人巨眼识穷途”(曹雪芹《红楼梦》)的红拂,但也是丝萝愿托乔木,争取“娇鸟出樊笼”,以期牛郎、织女银河之会了。无奈当时清军逼近,形势紧张,皇帝下令吴三桂火速返回山海关,二人只好“苦留后约”,“相思恩深”。突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了北京,“可怜楼头思妇柳,认作天边粉絮看。”“楼头柳”意指怀人的思妇,典出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说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但却被当作妓女来对待,遭到李自成部下的四处搜寻。诗中以晋代不屈权势、坠楼而死的石崇爱妾绿珠和三国时“一声能歌两曲”的美人绛树来比陈圆圆,不仅说明了她的色已极,而且当上了王侯夫人。这既是对陈圆圆与其女伴命运的写照,也是诗人面对当时改朝易代所发出的深沉而无可奈何的叹息。
诗的第五部分为“当时”以下八句。陈圆圆当初做为一个名歌妓,整日贵戚筵请,名豪纠缠,虽然得到一曲歌舞一斛珍珠的赏赐,但换来的却是自己万斛的痛苦和哀愁,致使“关山漂泊腰肢细”。如今,情形不同了,几经波折,自己曾经抱怨过的象狂风吹落的花一样的命运已经改变,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无边春色来天地”,这种荣华是始料不及的。实际上,陈圆圆那种风尘中“一斛明珠万斛愁”的幽怨,正是她的清醒,如同宋代严蕊词中所说的那样:“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颠狂中充满战栗,沉醉中还有灵性。而她的始料不及,她所认为的错怨,似乎是明白了,但实际上这正是她的悲哀。
第六部分为“尝闻”以下六句。曾听说美丽的女子反而使周瑜出了名。《三国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传说周瑜因《铜雀台赋》写到所谓二乔,一怒而定抗魏之策。《三国演义》就此敷衍成一段情节,这里以周瑜喻吴三桂。接下说妻子怎么能关乎国家兴亡的重大决策,只不过是英雄太多情了。诚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说:“快马健儿无限恨,天教红粉定燕山。”正是因为“英雄”的多情,才致使“全家白骨成灰土”。而吴三桂的全家被杀,却又使陈圆圆“一代红妆照汗青”,无关“大计”,却青史留名。
诗的第七部分为“君不见”至结尾。吴三桂这位汉奸,在满族入主中原,故国沦亡的悲痛时刻,引狼入室,在“全家白骨成灰土”的基土上,建起了自己的豪侈的平西王府,“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又一次以西施喻陈圆圆,暗示吴三桂的荒淫无耻。他象夫差得了西施一样,成日拥着陈圆圆“移宫换羽”,“珠歌翠舞”,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然而,“节物风光不自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卢照邻《长安古意》)人间的富贵荣华是带不进坟墓的,总有一天“香经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香经生尘,娇鸟自啼,屧廊索寞,青苔遍地,一片荒凉之景,暗示了煊赫一时的吴三桂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诗人感慨地写道:“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我为你唱一支咏叹兴亡的曲子吧,功名富贵不长在,只有那滔滔的汉水,在不舍昼夜,永远地奔流着。因吴三桂的平西王府建在汉中,汉中临着汉水,诗人即景抒情,揭示了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诚如初唐诗人王勃所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福祸相依,盛极而衰,这是从先秦诸子就具有的古代哲学思想,吴伟业生当陵谷变迁的明清之际,对此自然感受强烈,并在《圆圆曲》中多次流露,伤其物是而人非,既有满腔愤慨,又有无尽忧怨。
吴伟业以明之遗民,犹然心怀故国之情,创作了《圆圆曲》,通过歌妓圆圆曲折经历的生动描写,委婉曲折且又深刻尖锐地谴责了吴三桂叛明降清的罪行。
《圆圆曲》是古典叙事诗中可与《长恨歌》相媲美的杰作之一。它的成功主要是陈圆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艺术的高超。
陈圆圆是明末清初“色艺双绝”的名妓,她在《圆圆曲》中的形象,是一个美丽、柔弱、多情、单纯、身世凄凉且具悲剧色彩的女子。在旧史家的眼中,在传统文学的领域里,“女宠误国”似乎已成定论。这就是“尤物惑人”、“女子败国”的典型观点。白居易的《长恨歌》尽管将李杨爱情描写得那样缠绵悱恻,但对杨玉环仍不免微词,说到底她还是一个以色邀宠,倾国倾城的“尤物”。《长恨歌》所表现出的以色误国的观点,恰恰成了它思想上的局限。而在这方面,吴伟业就显得技高一筹,他笔下的陈圆圆,生长在水乡姑苏,多才多艺,虽流落风尘之中,但仍对生活、对爱情充满希望与憧憬。无奈被豪家强抢,终日以泪沾衣,落得“明眸皓齿无人惜”,“一曲哀弦向谁诉?”在狂风落花般的生活中,她深感“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落寞之中,她遇上了当时明朝的深得皇帝看重的将领吴三桂,一个少年有为,一个美丽多情,即使这时候,陈圆圆也未有轻浮放浪之举,她弹奏的是“一曲哀弦”,倒是那位“白皙通侯”,“拣取花枝屡回顾”,并为之“苦留后约”。陈圆圆自以为觅得了知音。谁知,吴三桂叛明降清,以国破家亡为代价,换取了满清的青睐,成为千古罪人。吴三桂的“冲冠一怒”,引狼入室,完全是自己所使,陈圆圆毫无责任而言,这位牵动了明末清初如许风波的风尘女子,虽一波三折受宠于吴三桂,但她始终是柔弱、被动、无辜和凄苦的,“啼妆满面残红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所以诗人说:“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历来的绝色女人都是危害人国的祸水,偏偏陈圆圆这个美女却象三国时的小乔一样,不但未累及周瑜——吴三桂,倒使他成了大功名。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的愤愤不平,对“女人误国”的不平,对叛明邀利的不平,义愤犹然未尽,诗人又加了两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一下说到了根本上,为千百年来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柔弱多情的女子们说了一句公平话,喊出了她们深埋心底,想说而不敢说,要说而不能说的心里话。多少年来,从商周的妲己、褒姒,到唐朝的杨玉环,生前命不由己,咽泪为欢,死后身被祸水,愤然黄泉,在男子强权的封建社会里,有谁能去为她们评评道理呢?芳魂不肯为黄土,她们等待着,今天,终于借诗人吴伟业之口,倾吐了千古幽怨。诗人为了深表对陈圆圆的同情之心,多次用西施作比,其中虽含有其它影射,但西施向来是美丽、纯洁和深明大义的女子典型,她同夫差并非是真正的恩爱情侣。诗中还用了薛涛、绿珠、绛树等古代著名女子来比陈圆圆。薛涛是妓女出身的著名诗人,且具有政治眼光,意在说明陈圆圆的品性高洁;绿珠曾坠楼殉夫,意在突出陈圆圆在吴三桂叛明前对爱情的忠贞;绛树“一声能歌两曲”,意在表现陈圆圆的多才多艺。在描写上,多用“哀”、“怨”、“愁”、“泪”、“啼”等字,给人物敷以悲剧色彩并唤起人们的同情之心。“一代红妆照汗青”,这正是诗人在诅咒民族败类的同时,而对中国那柔弱善良、美丽多情且被动无辜的女性所唱出的赞美之歌。
《圆圆曲》的创作十分注重现实性,如果说《长恨歌》在描写李杨爱情上颇具浪漫色彩,那么,《圆圆曲》则纯用现实主义笔法。《长恨歌》叙事和史实多有出入。如杨玉环进宫之前,曾被册封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李商隐所谓“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即据此而言,并非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云云,则更非现实世界所有的了。所以,《长恨歌》不乏虚无缥缈的想象,而《圆圆曲》则事事有据,句句不空。此诗一出,陈圆圆之事遂成定论。陆次云的《圆圆传》、《明史·李自成传》关于吴三桂降清经过的叙述,《清史稿·吴三桂传》等都是根据《圆圆曲》而写成的。说明了清代及近代史学家们对《圆圆曲》所写史实真实性的信任与尊重。难怪后人评说“指事类情,无愧诗史”(严荣《吴梅村诗集笺注·弁言》)。然而,诗就是诗,它并不是史,称其为“诗史”,只不过是说它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果真将诗当作史来读,那岂不是诗的艺术的悲哀,这也正是读《圆圆曲》所应注意和理解的问题。由于具备了现实针对性,《圆圆曲》便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一样写爱情,《长恨歌》则对李杨抱更多的欣赏和惋惜之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圆圆曲》则更多的是讽刺和谴责,“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是对吴三桂深刻的揭露、无情的鞭鞑,盖棺论定,铁案难翻,真正刺痛了吴三桂的要害处,以至“当日梅村诗出,三桂大惭,厚贿求毁板,梅村不许。三桂虽横,卒无如何也”(况周颐《陈圆圆事辑》引刘健《过庭录》)。这可以说是诗人和艺术的胜利。
诗给人的美感并不是靠现实性,最重要的是它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非如学唐者之徒袭其貌也;二则庀材多用正史,不取小说家故实,而选声作色,又华艳动人,非如食古者之物而不化也。
赵翼所论看来比较实在。他说梅村诗“神韵悉本唐人”,这是后人一致公认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沈德潜也说:“梅村咏前朝事沧桑悲感,俱近盛唐。”(《国朝诗别裁集》卷一)赵翼又说梅村诗在“指事类情”、“多用正史”之外,还“宛转如意”、“华艳动人”,这两点也正是《圆圆曲》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圆圆曲》的“宛转如意”首先表现在结构安排上。全诗先是倒叙,写崇祯吊死煤山,起义军退出北京,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投降满清。接着,便往回溯,回顾吴三桂当年在外戚田宏遇家初见陈圆圆。然而,诗人又掉转笔锋,采用顺叙手法,依次从不同侧面描写了陈圆圆的半生遭际。最后,宕开一笔,用“君不见”三字引出春秋时代吴国为西施而亡的历史传说,点明吴三桂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结尾,微旨逸趣,情韵悠悠。诗人这样从危机到来、高潮接近处开篇,入笔摄魂,能立即抓住读者。然后又将不同时空的情节组合在一起,如陈圆圆与其旧时女伴的不同境遇,陈圆圆本人前后迥异的贫富,吴三桂全家的被杀与陈圆圆的一人受宠,两两比照,寓意深刻。还运用蝉联技巧,如“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这样场景与场景、画面与画面互相勾通,转换自如,既连成一气,又跌宕多变,加之行文不拘一格,写吴三桂,时而暗敲,时而明打,似褒实贬,一发中的;写陈圆圆,悲欢离合,一波三折,终于荣贵,而又不落大团圆的俗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其次是声律上的“宛转自如”。赵翼说“梅村古诗胜于律诗。而古诗擅长处,尤妙在转韵。一转韵,则通首筋脉,倍觉灵活。”(《瓯北诗话》)《圆圆曲》既吸收了近体诗格律严整、节奏鲜明的特点,又兼古体诗转韵自由的长处,读来琅琅上口。如开头三节,一、三节押平声韵,第二节押仄声韵,且每节格律同一首七绝相合,如此相互交替重叠,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不失整齐,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迭宕流走之美。
“华艳动人”主要是指语言的生动形象,色彩鲜明。钱谦益曾说梅村诗“词丽句清,层见叠出”(《致梅村书》)。在《圆圆曲》中,诗人以生花妙笔,将一个个巧妙的比喻、典故、双关语,珠联玉缀在一起,使全诗工丽典雅。如“可怜楼头思妇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使典工切,色彩鲜明,杨柳之翠、粉絮之白、雕栏之美,呈现出一派绚丽的色彩,既烘托了环境,又渲染了气氛。再如结尾部分的“香经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以丽句写沧桑之感、凄凉之调、衰败之景,则更显得凄凉和衰败,悲剧的气氛也更为浓郁。
上一篇:《王特起·喜迁莺》爱情诗词赏析
下一篇:《地驱乐歌(其二)·地驱乐歌(其二)(北朝乐府民歌)》爱情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