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经典文章赏析·《欧阳修》原文|注释|赏析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40岁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市) 人。4岁丧父,家境贫穷。天圣八年,24岁时中进士。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枢密副史、刑部尚书等职,任参知政事 (副宰相) 近十年。因参与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曾两次贬官,降知峡州夷陵令、滁州太守,又曾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熙宁四年(1071) 退居颍州,次年卒。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一生创作甚丰,现存《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凡百万言。另有《新五代史》七十四卷,与宋祁合著的《新唐书》。
欧阳修踏人仕途,宋王朝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宋继混乱的五代后立国,统治者因循苟且,骄奢淫佚,文恬武嬉。更由于内忧外患的困扰,国势衰微,积贫积弱。面对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边疆民族矛盾的不断加剧,朝野上下的有识之士无不感到深深的忧虑,要求革新政治的情绪与日俱增。随着革新派与保守派斗争的不断发展,晚唐、五代以来淫靡浮泛的文风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因此,革除弊政与革除藻饰矫情的形式主义的骈文,代之以拙朴、质实的“古文”,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时,欧阳修出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活动与其政治活动是密切相联的,他的尖锐犀利、明白晓畅的政论文便是最直接的成果。
欧阳修以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以及他的政治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长达二百年之久的局面,确立了古文在文学中的统治地位。他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他的同代人韩琦所说:“自汉司马迁没几千年,而唐韩愈出。愈之后又数百年,而公始继之。气焰相薄,莫较高下。”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欧阳修发展了韩愈、柳宗元的理论,把儒家的“道”与实际生活中的“百事”联系起来,认为“弃百事而不关心”便不可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同时又指出仅仅道德高尚不一定成为“能言之士”,这就纠正了文道分途、重道轻文的错误倾向。在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方面,他更发展了韩愈的“不平则鸣”之说,提出“穷而后工”说,认为穷困的生活遭际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主张“写人情之难言”,“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在文章风格上,他主张“取其自然”、“各由其性”的多样化。就他自己的创作,也是如此,正象吴充说的:“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其得意处,虽退之 (韩愈) 未能过。”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政论文和史论文。苏轼在《居士集序》 中评论说:“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兼史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欧阳修,把史笔与文心结合起来。逻辑严密,内容充实,说理透辟,气势激越,语言通达明快。旁证博引,令人不容置辩。《朋党论》引古论今,说理透辟。《五代伶官传序》、《宦者传序》 以翔实的论述,说明朝政得失、社稷兴亡的经验教训。书信体中,他的《上高司谏书》语言尖锐,笔锋犀利。《与范司谏书》、《答吴充秀才书》都是自然流畅,层层剖析,步步探究,读来颇有逻辑力量。他的记事文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常常以生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活动和自然风光,并能将叙事与抒情极自然地融为一体,将人与事、景与情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浸润。这类文章数百年来一直为历代的读者所喜爱,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昼锦堂记》、《送陈经秀才序》……苏洵在《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说欧阳修的记事、抒情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道尽欧阳修记事、抒情文的特点。欧阳修的抒情文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并且能吸收骈文的长处,利用声韵的疾徐铿锵、对仗的和谐优美,充分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使文章有一种内涵丰富深远的韵律美。他的《秋声赋》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醉迷离的氛围,《述梦赋》把读者引入倏忽虚幻的梦境之中。此外《祭尹师鲁文》、《祭石曼卿文》读来且悲且怨,情词婉切,悲从中来……从史家的角度出发,他的碑志文选材严谨,文字简洁,主张事信言文,“不虚美、不溢恶”,坚决反对虚夸不实的“谀墓”文章,因此他的不少墓志碑铭被选人史传。其中《泷冈阡表》、《尹师鲁墓志铭》、《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等都是为历代传诵的力作。欧阳修的笔记文数量虽不算多,但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归田录》文笔活泼,情趣盎然,写人状物,细节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广为流传的《三上》、《卖油翁》、《猢狲入布袋》等都是出自《归田录》中,欧阳修的《归田录》开有宋一代笔记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六一诗话》,创造了自由谈诗的文艺批评新形式。
王安石评价欧文说“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词宏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祭欧阳文忠公文》)这概括颇为中肯剀切。
唐宋八大家中,除韩愈、柳宗元外,欧阳修后面的五人,或是他的门生,或受过他的提携。欧阳修以他的道德、文章、理论和政治影响,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家,把唐代古文运动继续推向前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卓越的地位。
上一篇:柳宗元《梦归赋》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