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蒹葭覆水滨,徘徊南望倚栏凭。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生高阁夜精神。
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
这首诗通过几组简单意象的组合,表明了作者看破红尘,厌烦世事,乐于幽静的寺庙生活,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万物、瞬间永恒的最高境界。同时,形象地揭示了“佛”的涵义。
首联,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秋天的美景: 一汪碧水,倒映蓝天,岸边是一排排的杨柳,水滨是青青的蒹葭 (未开花的芦苇)。以这幅绝妙的人间世俗秋景图为大背景,出现了一个和尚 (作者),他时而来往徘徊,低头沉思,时而向着南方,凭栏远眺。他在思索什么?是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是对家乡的思念? 还是对禅宗的顿悟? 颔联给予了回答。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世事如烟,一幕幕掠过脑海,荣辱、忧喜、善恶、贵贱这一切一切都如梦一般虚无缥缈。思来唯有人生短暂,年华易逝,世事沧桑,变化莫测。荣华富贵又何以不能变为穷困潦倒,又何以不充满着痛苦和悲凉?这联诗运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佛”的涵义。“佛”意即“觉”,即觉悟了人生的真谛。佛教认为:“苦、集、灭、道”是人生的绝对真理。人生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痛苦,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是“集”,是人们本身的愚昧和不懂得佛教真理的缘故。人们要想脱离苦海,达到不生不死,永恒寂静的境界 (即 “灭”),必须按照佛教的教条进行修行。于是乎,作者紧接着便在颈联描写了一幅和尚深夜静坐悟禅的图画。
“岚积远山秋气象,月生高阁夜精神。”皓月当空,远处山峰朦朦胧胧,一座连着一座,一派幽静的秋天夜景。深山之中一座庙宇,静静挺立。高高的阁楼之上,一个和尚 (作者)精神矍铄,正静静地打坐。“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此时,作者已与佛溶为一体,已消失在宇宙本身的秩序生命中,已处在 “我即佛,佛即我”的真正超越里。有无、生死、忧喜、爱憎、是非、贫富混然失去区分,消除了一切欲望、思虑和意识,真正达到了悟道的最高境界——瞬间永恒。
尾联作者描写了另一幅动景:“惊飞一阵凫鹥起,莲叶舟中把钓人。”莲叶闪动之处,一条小船钻了出来,一群水鸟被惊起,吱吱飞走,原来是钓翁坐在舟中静静垂钓。这里,作者以动衬静,以实带虚,通过人惊鸟,鸟飞走这一动景来衬托悟道时的静。实写水鸟飞走,钓翁垂钓,实际却是对悟禅时“瞬间永恒”境界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作者也正是在这清静迷人的夜景运动的一瞬间和那种淡远恬静的心境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永恒的境界的。在这样一种条件和境地下,作者突然感觉到在这瞬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和因果,不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和何所由来。此诗,我已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已和宇宙融为一体了。
这首诗描写了几幅优美的秋景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虚有实。通过明白如话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却又不乏理趣,包容了深邃的禅理,不愧为一首绝好的禅诗。
上一篇:禅诗《西斋昼卧》原文|赏析
下一篇:禅诗《谒真谛寺禅师》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