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王犹有疾,妙理竞难穷。
饵药应随病,观身转悟空。
地闲花欲雨,窗冷竹生风。
几日东林去,门人待远公。
“正上人” 是诗人的朋友,也是精神上的导师。通过对这位病人的慰问,诗人既抒发了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又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由衷的敬仰之意。
头两句是安慰之语。医中之王尚且不能避免生病,何况其他的人。而这其中玄妙的道理是难以穷尽的。句中暗含规劝的意思。看来这位久入空门的朋友此时也难免为疾病缠身而烦恼,所以有必要劝他宽心,不要多想。佛教讲“十二因缘”,过去世的作为决定了今生今世的遭遇,而现在世的行为又可决定未来世的命运。有生就必定有老、病、死。无穷的妙理毕竟有因果可循,所以为疾病而徒生烦恼是没有用的,还是以平常心泰然处之吧!
但这并不等于在病魔面前无所作为、束手待毙,而是 “饵药应随病”,即根据病情,适当服药。佛教处世哲学本是消极的,但消极中亦有积极成分。尤其是禅宗,重视与自然的融合,随缘自适,随遇而安,采取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禅宗留下无数 “饥时便吃,困来即眠”、“冬即言寒,夏即道热”、“天寒靠炉坐,天热河边荫凉处去”之类的话头。所以病来吃药,理所当然。但是以平常心来处世行事,决不是要做浑浑噩噩的庸人,而是在此同时,独具慧眼,看透俗尘,在对自身的参省和对环境的观照中,领悟到诸法皆空的实相。因而诗人接了一句“观身转悟空”。黄蘖禅师的一段著名的语录正好可以为这一联做解; “但去二六时看个‘无’ 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顿开,悟佛祖之机。”黄蘖禅师所说的 “无”,正是诗人的 “空”。
颈联看似宕开笔墨写景,实则紧承“悟空”二字。“地闲花欲雨”,是想象之景。这里用了佛教典故。传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缤纷乱坠。《心地观经·序品偈》谓: “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由于参悟到佛教真谛,心灵境界升华,所以看到空旷的庭院地面,似乎正企待着天花的飘坠。而“窗冷竹生风” 则转写实景。“冷”字暗写时已入夜。在这清冷之夜,唯有朗月、清风、竹声在。日本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在 《禅天禅地·早年的回忆》中描写的自己悟得禅机时的情况与此相近:“我从禅堂走向我在寺里的宿处时,只见目光下的树和我自己皆澄澈透明”。人的精神,在这时摆脱了世俗的桎梏,清澈澄明,与天地万物契合无间,自由自在地翱翔飘荡。
尾联是对用上人的祝愿。用疑问句式询问用上人几时方能痊愈,登台说法,这更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也使得诗意更加醇厚含蓄。东晋高僧慧远晚年曾长期在庐山东林寺中讲经说法,培育弟子,成为当时南方的佛教领袖。诗人将用上人比做慧远,表达了他的敬仰之情。
全诗从问疾始,至称羡终,既暗寓用上人在佛教修养方面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也暗示了自己精神升华的过程。
上一篇:禅诗《长安逢江南僧》原文|赏析
下一篇:禅诗《闲居怀泰公》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