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退,清凉何所求。
这是诗人与王维同游青龙寺时所作。“青龙寺”,位于长安南郊,是唐代著名寺院、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当时不少文人都到此游览、参禅习佛。此诗通过描写夏日游寺的经过,表现寺中的禅趣。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首二句承标题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禅师在炎热的夏日不为外界气候所扰,静居一室,寂然入禅。“安禅”,即入定,指由静坐进入一种心定神敛的虚空境界。这两句一里一外,先写禅师安禅入定、心静意淡,次写室外竹亭环绕、高爽清幽。人静景幽,两相映衬,生动体现了寺内迥异凡俗的凉爽以及禅师空寂的心境。三、四句紧承“安禅”,赞颂操禅师佛法深妙。“有法知不染”,指佛教 “不染世间法”。《法华经·涌出品》: “住于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花) 在水。”此法要求习禅人像莲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不沾世间一切尘欲,静心净欲,归于虚无。诗人觉得操禅师在炎夏安禅一室,不为外界气候所扰,足见他已得不染法。“无言”,指佛教无言法。《大集经·无言菩萨品》:“凡所发言,莫说世事,常当颁宣出世之言,常当守口,慎言少语,莫于世事起诸觉观,当依于义,莫依于文字。”这就是佛教中的无言戒。此指禅师义法高深,言谈之间不涉世事,令人无敢应酬。此二句以写人为主,重理的阐发。下二句则遥承“幽”字,进一层描写禅院环境的清幽凉爽。“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鸟儿像黄昏归巢似的争先飞到禅院,躲避尘世的酷热,蝉也似乎感觉到了秋的气息,其鸣声也显得尖涩无力。佛法真是太奇妙了,它不仅能改变人的心灵,而且还能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异。“烦暑自兹退,清凉何所求。”末二句照应“夏日”,总括全篇,与王维 “莫怪销炎热,能生天地风”意思相同,而“清凉何所求”,语涉天趣。因为在安禅入定之时根本不能感觉到烦暑,也不知何为炎热、何为清凉。所以如果要躲避酷热,必须先求佛,在佛法的指引下求得真正的永恒的解脱。
此诗构思巧妙,始终将禅境与俗境对照描写,以俗界作为禅界的参照物,景中喻禅,笔墨清新,意脉明晰,很有特色。
上一篇:禅诗《墨禅堂》原文|赏析
下一篇:禅诗《夜感》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