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已恨失芝公,陈躅空留梦境中。
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
寄老庵何在?不得而知,但僧芝原是庵中的僧人是可以从诗题中得知的。看来僧芝原与诗人颇有往还,而当贺铸离开数年之后重游此地,僧芝已经“圆寂”,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诗。
“浪游已恨失芝公,陈躅空留梦境中。”诗人经过数年浪游,又到寄老庵,却再也见不到僧芝了,这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与怆情! 人世沧桑,变幻莫测,原来抵掌谈禅的方外友人,现在却不见了踪迹,这引起了诗人的伤感。“陈躅”,过去的行迹。芝公已经不在了,只有以前的行迹还留在梦境之中,这就更增添了人生的虚幻感。佛家视人生如梦如幻,以此作为消弭精神磨难的一种思想方法。“梦境”虽然可能是诗人的心灵写实,但却带着浓重的禅学意味。
“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这两句也充满着禅机。“孤云”,比喻僧芝的魂灵。诗人目睹庵中陈迹,怀念芝公,思绪悠然,暗问芝公魂灵飘到哪里去了。“孤云”飘浮,没有依止,禅家公案也常用此类喻象。如 “问如何是天柱家风? 师曰: 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景德传灯录》)。“庭前双树自西风”是对上句的回答。“双树”,用释迦牟尼涅槃典。据说释迦牟尼80岁那年,在从王舍城前往舍卫城的路上,涅槃于拘尸那迦的两棵娑罗树之下。故“双树”指代释迦牟尼涅槃,在此则喻僧芝之逝世。“庭前双树”这一提法,可知僧芝即逝世于这个寄老庵中。“自西风”者,西风缭绕于双树枝头,哀号着,表示对僧芝的依恋,哀悼。这是诗人感情的外化,表达了诗人对僧芝的深厚情谊。
上一篇:禅诗《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原文|赏析
下一篇:禅诗《金山寺》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