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两岸市廛开,爱静人寻此处来。
水底有天行日月,山中无地著尘埃。
塔擎灯影明云杪,船载钟声出浪堆。
自信平生有仙骨,好风吹上妙高台。
这首诗写金山寺月夜的幽寂、清净,并给它蒙上一层神秘、朦胧的面纱。诗人欣赏这种恬适、淡雅的美,从中得到心灵的平衡与喜悦。
首联暗含对比,表现诗人爱静的性情。“两岸”高耸,一水东去。诗人行船飘然而来,岸边 “市廛” 一一而开,其中不乏热闹场所,凡夫俗子纷纷而往。偏偏诗人是“爱静人”,要寻个净处休憩。一闹一静,两相比较,烘托诗人的特殊情趣——不爱乐土爱净土,顾念诗人更是一位高僧,这就不足为奇了。
颔联写山水,描绘出一幅静谧、雅致的画图。“日月”此处是复词偏义,偏指月。月亮倒映水底,仿佛在潇洒行走。一个“行”字,把月亮的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简直要从水中走出来;而令人神往的山中更是远离闹市,一尘不染,为这宁静的气氛又增加了几分雅趣。这两句字里行间透露了对纯净世界的向往,对世俗红尘的厌乏。
颈联上句以 “明”示 “暗”,下句以 “动” 衬 “静”,手法别致。“灯影”暗喻天色已晚。月光灯影交相辉映,只见寺内宝塔显得越发奇妙雄伟,直插云霄。同时,清脆的钟声好像随着船头一起乘风破浪,去向前方。其中 “载”、“出”两字,把无形的钟声写得铿然入耳,宛然在目,点缀着这清幽的夜色。钟声越清脆,越反衬出环境宁静,静动相映,以静写动。这种笔法别具一格,诗佛王维也曾采用,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即为一例。诗人陶醉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怡然自得。
尾联写快到山寺时诗人的心情。眼望山寺即临,诗人喜不自胜。他“平生”修身养性,任运自然,深得禅学三昧,因而十分“自信”身“有仙骨”,定能“好风凭借力”,登上位于山上最高峰的佛门圣地——“妙高台”。诗人此时感到由衷的惬意,物我皆忘,飘飘欲仙,心灵也好似被抚弄的琴弦在微微颤动。
全诗情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状景幽静如睡,抒情四大皆空。物静心静,交互映衬,物静而心愈静,心静而万物静。读者设若心平气和读之,俨然亲临其境,心无尘想。
上一篇:禅诗《重游寄老庵怀僧芝》原文|赏析
下一篇:禅诗《锦镜池》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