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梅关
1935年冬
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着劫灰。
注释:
梅关——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之间的梅岭上,为南北交通孔道。关楼两边双峰对峙;嵌有“南粤雄关”和“岭南第一关”的匾牌。
敌垒——敌人构筑的军营、工事。垒:军营的墙壁或工事。
穿空——耸入天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衰草——衰落、衰败的草木。
葛——多年的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根肥大,可制淀粉。
着——显明,显出。诗中指全部、彻底的意思。
劫灰——佛教谓之“劫火”之余灰。后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或因兵火战乱世事发生的巨大变化。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系陈毅同志于三年游击战中所写的诗词之一。陈毅同志于1934年至1937年在赣粤边打过三年游击战。在敌人“移民并村,封坑搜山”的疯狂围剿下,为应对敌人便衣的侦察,红军游击队穿插迂回,与敌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侦察:有路不走,没路就走;沟边不走,沟水里走;必经之路,脚印扫除;晚上走路,不点火把等。正是通过这样的战术,游击队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诗中所提的梅关,地势险要,有一条梅关古道供人通行,但因敌人把守,故红军游击队只能偷渡了。
上联“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写出了形势的危急。游击队为防敌人的偷袭,只能在夜间奔走。而位于梅岭上的敌军碉堡一个挨一个,如雁阵般摆开,黑洞洞的枪口密如针孔,一旦风吹草动,就会枪炮齐发,则后果不堪设想。诗人首句写敌情,次句写自然环境。“连天衰草”是当时山野的真实写照。由于正值冬季,漫山的野草开始枯萎,显得异常地凄凉,而一勾冷月缓缓迟来,更加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作者看似写景,其实是从侧面烘托偷渡梅关时的紧张气氛,一面是敌垒密如雁阵,一面又是冷月枯草,加之万丈梅关地势险要,要想偷渡成功,必须千万小心。
下联“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着劫灰”。首句写前行的艰难,“攀藤附葛”本意指抓住藤蔓攀爬,但诗中却隐含着另一层意思。由于敌人的围堵,加之敌人戒备森严,尽管梅关古道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但游击健儿却要舍弃小道去攀援绝壁,为的就是避开敌人。“君须记”,既指游击队员在攀爬的过程中记住来路,同时也暗指要把敌人的据点记在心上,以便日后有效地消灭敌人。次句是对上句的承接和回应。作者寄希望于未来,一定要把坚守梅关的敌军化为灰烬,寓指把千百年来的封建反动统治彻底推翻。“万载梅关”系指梅关的历史悠久。梅关古道,始于秦汉。唐开元四年(公历716年),张九龄路过梅关,见山高路险,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经艰辛努力,终于打通大庾岭古道。从汉至唐,梅岭有岭无关,宋嘉祐年间才建起关楼。诗中用“万载梅关”寓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用“着劫灰”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必将化为灰烬,十分贴切。
这首诗句短意长,手法含蓄,意境深幽。诗人用比兴的手法,用“雁阵”喻敌人的碉堡群,用“万载梅关”形容千百年来的封建反动统治,用“连天的衰草”来形容环境的险恶。整首诗似乎都在写“偷渡”二字,但诗行里却没有半个“偷”字和“渡”字,诗人巧妙地将其融于险恶的环境之中,让人的思绪在想象中去延伸。
上一篇:陈毅《佳期》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毅《再过旧黄河》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