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柏林失不雷河
1954年10月
柏林城外,失不雷河。
星期假日,游人云罗。
同志十余,伴我游河。
轻舟直放,白鸥来迎。
时起时落,数十成群。
左环右绕,毫不畏人。
白帆片片,如梭穿织。
数不胜数,何止百十。
临流乘兴,不惧归迟。
河水深广,艨艟轻掷。
河岸修整,亦多弯曲。
杂花生树,波光映堤。
吸烟钓鱼,最称闲适。
河岸松林,影似长城。
倒置水中,随波盈盈。
转河入湖,湖岸沙平。
湖阔似海,风来浪腾。
远天一线,夕阳雾沉。
游湖尽兴,弃舟穿林。
林深树广,幽径纵横。
林尽登山,高塔相迎。
登塔远望,极目天云。
下塔小坐,汇集游人。
乐声徐起,起舞纷纭。
四邻高歌,歌不知名。
我不知歌,君歌为何?
我若能歌,应歌此河。
此河此河,曾踞修罗。
狂涛兴起,人间战祸。
历史转捩,人民掌舵。
捍卫和平,战犯万恶。
记取教训,今当胜昨!
注释:
失不雷河——又称施普雷河。源自德国东南部芬西茨山北麓,向北流经宽阔的沼泽地,形成许多个湖泊,在柏林地区汇入哈弗尔河,成为哈弗尔河的左支流。全长403公里,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春季为洪水期。沿河主要城市有科特布斯、柏林等。
云罗——形容盛多。
畏人——怕人。畏:怕。
穿梭——本意指织布机上梭子往来穿越,比喻快速往来或来往频繁。诗中比喻船行驶起来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临流——面对着水波的流动。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
不惧——不害怕。惧:害怕,恐惧。
艨艟——古时战船。
轻掷——轻轻地腾跃。掷:本义为扔、投、抛,诗中为腾跃之意。
杂花——多种多样的花。杂: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
闲适——清闲舒适。
盈盈——形容清澈美好。
幽径——很僻静的路;清幽的小路。
纵横——竖横互相交错。
极目——满目远望。语出(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修罗——古代印度神话中的魔王。诗中比喻希特勒。
战祸——战争造成的灾祸。
转捩——转变的意思。捩:扭转。
赏析:
1954年6月19日,陈毅同志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15日至18日,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9月28日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又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任命其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29日,经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决定,陈毅同志担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10月3日,陈毅同志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率团赴柏林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庆典。这首诗就是陈毅同志访德期间写的。
全诗共十节,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节),为总起;第二层(第2至9节),为游览;第三层(第10节),系诗人直接起兴。
第一层,诗人清晰地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是“星期假日”,地点位于“柏林城外”的“失不雷河”,人物是我及“同志十余”,事件是“游河”。“伴我游河”一句,既是写事件,也是承上启下句,使诗歌的下节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游河之中。
第二层写“游”。既然是“游”,少不了“览”。诗人用五幅不同的画面展示出失不雷河的风采和景色。第一幅画面是船儿初下水时的情景。“轻舟直放”后,诗人乘舟而行,扑入眼帘的,首先是“数十成群”的“白鸥来迎”的画面,一个“迎”字用得形象、贴切,拉近了人与鸟的距离。第二幅画面是“白帆片片,如梭穿织”,诗人的视角由天空转到河面。河面上水波荡漾、游船穿梭,让人陶醉其中,诗人一时性起,发出了“不惧归迟”的感叹。第三幅画是游船行进中诗人看到的河岸与河面交织的美景。河面是“艨艟轻掷”,河岸则是“杂花生树,波光映堤”,诗人巧妙地将河水、河堤融为一体,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柏林的许多重要建筑和历史景点都坐落在失不雷河的河畔,包括尼古拉小区、夏洛腾堡宫、贝尔维尤宫等。河岸修建了宽阔的马路,成为人们悠闲散步的游乐之地;所以,诗歌中描绘“吸烟钓鱼”的景观毫不奇怪。第四幅画是诗人由河中进入湖中的画面。失不雷河沿途形成许多大小湖泊,珍珠般地挂在这条大河的“茎”上,诗人坐船游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湖中,“河岸松林,影似长城。倒置水中,随波盈盈”,仍是诗人对河岸的描绘,因为进入湖中尚有一段距离。此时,诗人的视角在拉伸,松林高高立在岸上,树影深深映入湖底,从侧面烘托出河水的清澈。诗人在“转河入湖”后,视野被宽阔的湖面拉开,疑似进入海中。诗人的视角由河面转到湖面,由近景“浪腾”转到远景“远天一线,夕阳雾沉”,写得意境幽深、曲折委婉。第五幅画是诗人“游湖尽兴,弃舟穿林”后,登山小憩的画面。诗人游览的脉络仍然十分清晰,先游河,再游湖,最后是登山。山中“林深树广,幽径纵横”,空气也十分清新,环境也比湖上更加幽静。诗人先是“登高望远”,继而“下塔小坐”,交相呼应,一高一低,一远一近,让“极目天云”与“汇集游人”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效应和灵动之感。当听到了“四邻高歌”后,诗人不禁发出“歌不知名”感慨,因为听到的是用德语在演唱,所以诗人就有了“我不知歌,君歌为何”的窘迫。但诗人天性乐观,继续写道:“我若能歌,应歌此河。”因为失不雷河实在是太美了,诗人真想为它高歌一曲呢!
最后一层,即最后一节,诗人借物起兴,借景抒怀。诗人将胸臆直接表达:“此河此河,曾踞修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历史转捩,人民掌舵。捍卫和平,战犯万恶。记取教训,今当胜昨!”诗人毕竟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喜山乐水的游兴当中,而是对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出无比的愤慨,诗人用“狂涛”、“战祸”对其进行了鞭笞;诗人号召人们:“记取教训,今当胜昨。”要人们牢记失不雷河的美景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无数反法西斯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却昨天的教训,要努力去捍卫和平、保卫家园。
这首诗句短意长,寓情于景,含义深刻。全诗尽管偏长,但脉络却十分清晰;诗人以“游”为经络,向读者展示了河上、河面、河岸和湖上以及山上的不同的画面,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游览诗。
上一篇:陈毅《淮河晚眺》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毅《游桂林》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