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
1961年7月
一九六一年七月,小丹远行就学,余适因公南行,匆匆言别,不及细谈。写诗送行,情见于辞,不尽依依。望牢牢紧记,并告诸儿女。
其一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
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
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
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
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
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
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
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
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
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其二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
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
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
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
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
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
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
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注释:
适——适度,恰好。
汝——你。
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已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当时,该校位于哈尔滨市。
纨绔儿——“纨绔子弟”。纨:细绢。绔:裤。纨绔指有钱人家的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着华丽。诗中引申为衣着华丽、不求上进、贪图享受的富家子弟。
百痴聋——比喻什么事都不懂的人。百:喻很多。痴:无知。聋:听不见。诗中引申为不明事理。
阿飞——身着奇装异服,且文化素质修养很差的青年。
客里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着名话剧《前线》中一个捕风捉影、爱讲假话、虚构浮夸的人物。后用来借指具有华而不实的资产阶级作风的人。
谦恭——谦虚而有礼貌。
忍冬——又名金银花、二花。夏季开花,性耐寒,作药用能清热解暑。
拂——铺开。
沉吟——深思低吟。
座右铭——铭文的一种,古人写出来置于座位右边,用以自警。后泛指人们用来激励、警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赏析:
这组诗共分两组。第一首诗前四句回应了作者小序中的原由。当时,陈毅次子陈丹淮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毅同志既高兴,又不舍,本应相送,但因公事南下,不能作别,故写诗相送,希望丹淮和其他三个子女永记心中。后十六句紧承前四句,是语重心长的叮嘱。诗人首先要求孩子明确“汝是党之子”、“汝是无产者”,要把自己摆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位置上来严格要求自己,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延续党和人民的勤俭节约之风;接着用“要学”、“勿学”对孩子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孩子学马列,学技术,做好学生;切忌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切忌成为徒有虚名、弄虚作假的“阿飞客里空”。同时,诗人进一步叮嘱孩子要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身体要搞好,品德更要谦逊、要有礼貌;对待学习与工作,不能搞昙花一现,要善始善终。紧接着四句,诗人由叮嘱转为希望,希望孩子用学到的真本事去报效祖国,去建功立业,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去。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绝对不会一马平川、一帆风顺,因此,诗人在结尾时告诫孩子,要学青松笑迎风雪,要学忍冬耐住严寒,要不断地修身养性,千锤百炼,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作风才能过硬,思想才能坚定,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首诗是第一首诗延续,让我们从中又读到诗人慈爱。前四句表明,此时已是深夜了,诗人还未入眠,而是在灯下仔细沉吟,意犹未尽,觉得应该还写几句才行,于是就引出了下面六句。诗人在这六句中,似乎一边在设问,一边在回答。从“儿去靠学校”到“儿去靠组织”中,我们感觉得到诗人仍在担心,仍在嘱咐;我们可以从“为何再叮咛”中找到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呢?“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一句作了最好的回答。这是因为,孩子尚幼,还不知道山高路远,还不明白前方的风云复杂,于是,诗人又写下八句,再次进行反复叮嘱。诗人用三个“应知”与一个“尤其”,去鼓励孩子直面人生、直面社会,要学有所勤,德有所进,不要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这些看似婆婆妈妈的反复叮嘱,却让我们看到诗人细腻的父子之情。最后四句,是诗人感情的升华,诗人对陈丹淮和其他几个孩子提出了共同的希望:“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我们从中看到,这不仅是诗人对子女的期待,更是诗人自身修养的真实写照。诗人战功卓着,但从不向党伸手,向人民伸手,孩子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连1963年母亲去世,陈毅同志还给大哥陈孟熙写信,提出不要省里的补贴、照顾,可见他是多么无私和伟大。
这首诗语句平和,通俗易懂,诗句流畅,诗体舒展自如。诗句既是对儿女的叮嘱,也是诗人高尚品质的再现。这首诗在当前仍然有较强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上一篇:陈毅《皖南事变书愤》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毅《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