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的葬礼
1925年5月27日
你是一个泪尽了的鲛人!
你是一只血干了的夜莺!
你是光明的战士!
你是民族的母亲!
如今你归来,归到了山林。
有流泉幽咽,有翠柏森森。
有石塔峥嵘,有风雨凄清。
还有白云依恋,伴明月长照丹心!
试看国门,已被外寇拥进!
试看国土,已被外寇吞并!
你如今归休了,能安否,你的亡灵?
谁是你的后身,能禀着你的精神?
谁是你的后身,能守着你的遗命?
又谁能如你一样,完毕了革命的工程?
亡灵啊,你亡了,你不能由死回生。
我只愿青年头上,寄托着你的精魂!
你长休罢,我们起行!
你长休罢,我们猛进!
注释:
西山——位于北京市的西郊,是着名的风景区。
鲛人——传说中的人鱼,又为“蛟人”。在诗中比喻孙中山先生是一位造福他人的人。
森森——茂密的样子。
峥嵘——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浮屠相对峙,峥嵘信鬼工。”
凄清——形容冷清,悲凉。
丹心——赤红炽热的心,赤诚之心。
国门——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诗中指我国的边境。
外寇——外来的敌寇;入侵的外敌。
遗命——犹遗嘱。
亡灵——特指生物的正常生命形态终结之后,再度出现类似生命活动迹象或者以其他形态继续存在的事物。诗中寓指孙中山先生的去世。
精魂——灵魂,精神。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悼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病逝的新诗。全诗结构严谨、气势磅礴、饱含深情,一挥而就。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病逝,4月2日上午9时,其灵柩由社稷坛(位于中央公园,今为中山公园)移送西山。此时的西山,人头攒动,陈毅同志也挥汗挤在人群之中,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到来。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诗言志,歌咏怀。诗人在少年时代就推崇孙中山先生,特别是“天下为公”的思想被其作为警句刻在脑海里,他发誓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一生献给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篇第一节,就将诗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表露无遗,我们可以从四个排比句中感受得到。鲛人的泪尽了,夜莺的血流干了!是诗人对孙中山先生不幸离世的沉痛缅怀。“鲛人”、“夜莺”均寓指孙中山先生,是诗人对孙中山先生伟绩的充分肯定。接着诗人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将笔触继续向前延伸:“你是光明的战士!你是民族的母亲!”作者将孙中山先生寓指为革命的战士和人民的母亲,进一步抒发了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第二节写“归”。诗人用笔含蓄,将孙中山先生的病逝用“归来”二字描述,含义深刻。在诗人心里,孙中山先生没有死,而是静静地归来,归隐在山丘之中。诗人用四个排比句:“有流泉幽咽,有翠柏森森,有石塔峥嵘,有风雨凄清。”写革命先驱者悄悄地回归到大自然之中。诗人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白云的“依恋”、用明月的“长照”来形容孙中山先生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丹心”是诗人对孙中山先生报国之心的充分的肯定。这一节里,诗人用“归”寓“逝”,突出了人民群众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之情。
第三节写“忧”。孙中山先生病逝后,面对国门“已被外寇拥进”和国土“已被外寇吞并”的灾难,诗人担忧:又有谁能担当起救国的重任?诗人写道:“你如今归休了,能安否,你的亡灵?”其实是诗人在叩问自己:孙中山先生病逝了,他的遗志我们能丢弃吗?我们能眼睁睁地看到外寇疯狂地侵占我们的国土吗?!诗人一方面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另一方面发誓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将外寇赶出国门。
第四节其实是对第三节的转承和递进。诗人先用两个反诘、排比句发问:“谁是你的后身,能禀着你的精神?谁是你的后身,能守着你的遗命?”诗人继续用反诘句叩问:“又谁能如你一样,完毕了革命的工程?”层层递进,让人们感悟到诗人对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的深深担忧。这种深深的担忧,其实隐含着诗人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诗人其实是在暗暗发誓:我要继承孙中山的精神,禀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命,去完成孙中山先生未尽的“革命的工程”!
第五节为全诗的总起。诗人直抒胸臆:“你长休罢,我们起行!你长休罢,我们猛进!”人不能起死回生,但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永存,他的思想永存!我们一定要完成孙中山先生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去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去重新“起行”,去高歌“猛进”!我们从诗句中看到了一个热血男儿立志救国的高大形象。
这首诗写于1925年5月27日,离孙中山先生灵柩安放已长达近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灵进行过激烈的碰撞,也进行过痛苦的思考。一方面是国难当头,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孙中山先生的病逝,让这位热血青年的情感最终迸发了出来,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真挚、气势雄浑的悼念诗。这首诗看似悼念、怀念,其实隐含着一个热血青年的鸿鹄之志,诗人把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去完成他未竟事业的理想宣泄在诗行之中,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上一篇:陈毅《莱芜大捷》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