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游击词(十二首)
1936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
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
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
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
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
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
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
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
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
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
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
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
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
铁树要开花。
注释:
囊——口袋。
淫雨——过量的雨。
兼旬——二十天。兼:加倍。旬:十天。
二更——中国传统夜间计时单位,一夜为五更,每更为两小时。二更为晚九时至十一时。
获锦归——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这里指凯旋。
嗟叹——埋怨叹气。
禹鼎——国土。《史记·八书·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赏析:
陈毅同志这首《赣南游击词》,系调寄白居易《忆江南》词牌的句式所作,但又打破了《忆江南》单调平声韵的规定,大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陈毅同志这组词来源于当年他率部突围至赣南,在以大庾岭山脉的油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的一段艰苦生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而陈毅同志因腿伤开刀而无法成行,中央决定让他留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历时三年之久。陈毅同志与敌人开展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取得了阶段性的一系列胜利。
这组词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首至第七首为第一部分;第八首至第九首为第二部分;后面三首均可独立成篇。
第一部分(前七首)写游击队生存的险恶环境。我们可以从“露侵衣被夏犹寒”、“天将午,饥肠响如鼓”、“野草和水煮”、“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三月肉不尝”等诗句中,体会到游击队员的艰辛。当时的生存条件非常的险恶,缺衣少药,缺粮少弹,还要面临敌人的偷袭,游击队员吃野菜、洗凉水澡是常事;昼伏夜行,风餐露宿是常事;三月不食肉也是常事,不停地转移阵地更是家常便饭。但游击队员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地生存,一方面与敌人周旋,另一方面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革命乐观主义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第八首与第九首)写游击队员与敌人开展的游击战战术。敌人的手段非常残酷,“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是真实的写照。敌人采取围剿的政策,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企图消灭游击队,所到之处烧杀奸掳,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面对敌人的疯狂,陈毅同志制定出一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进,敌疲我打,避实就虚,让敌人“乖乖听安排”。同时,在三年的游击战中,陈毅同志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妥善地安置了一批重伤员到群众家里养伤。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使游击队在困境中不断地壮大起来。
第三部分(第十首)写军民鱼水情。陈毅同志用比兴的手法,把人民喻为父母,把自己喻为儿郎,一个“靠”字贴切地写出了军民的鱼水关系:人民群众需要红军拯救他们,而红军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种密切的鱼水关系胜过了血肉关系,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使“革命强中强”。
第四部分(第十一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基础,唯有学好革命的理论,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游击战。“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讲的就是这种因果关系。“获锦归”指凯旋之意。诗人李白在《越中览古》一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这是李白当年游览越中(今浙江绍兴),有感吴越之争的怀古之作。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勾践果然把吴国灭了,雪了耻,泄了愤。“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陈毅同志借此典,强调要加强学习,要打有准备之仗,唯有这样才能取胜,才能“获锦归”。在战争年代,陈毅同志总是挤出时间学习,在他的挎包里,除了牙具水杯等日常用品,就是一只手电筒和一本书。有一次,他和警卫员被敌人包围,险些被捉,陈毅同志埋伏在水沟旁的芦苇里,故意将挎包丢出,敌连长捡到后惊呼:“共产党苦成这样还念书呢!”可见陈毅同志是多么爱学习。
第五部分(第十二首)写必胜的信念。“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对仗工整,对比强烈,形象地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嘴脸,歌颂了红军将士为了抗日,勇渡金沙的大无畏精神。“输”,是出卖的意思,陈毅同志用“禹鼎”象征国土,把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后果逼真地展示在国人面前。“铁树要开花”是“稳脚度年华”的必然结果。前句是呼,后句是应。只有稳扎稳打,站稳脚跟,抛开无谓的抱怨,革命的胜利终究要到来。诗人将“铁树开花”反其道而用之,用一个“要”字突出了铁树开花的艰难,强调只有通过努力,铁树必定要开花。
这组词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红军游击队员生活、战斗、行军中的一些典型的场景,非常形象,读后让人深受感动。诗人在第一部分写了游击队员的吃、住、行中的种种艰辛;在第二部分写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第三部分突出了军民鱼水关系;第四部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第五部分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它是我国迄今为止的一部游击战争史,没有生活的积累是写不出来的。陈毅同志带伤转战在崇山峻岭之中,既要忍受缺衣少粮的困境,还要面对敌人的清剿,几次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在三年游击战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游击战战术,既有战术的提炼,也有理论的思考,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上一篇:陈毅《赠西园寺公一先生》诗词赏析
下一篇: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