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诗《从军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据四部丛刊影明本《杨盈川集》)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古曲在唐代已经不存。杨炯借用这个旧题写作五言律诗,只是表明题材内容并不能配合乐曲歌唱。
诗是在边情告急的警报传进京城的氛围中开篇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是说诗人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心情很不平静,激发起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二句诗以紧张气氛和激昂情感一下子摄住了读者,有着惊人的艺术效果。有人以为诗人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见唐汝询《唐诗解》),自己却抱才不遇,所以写下这首发泄牢骚的诗。这种讲法,忽视了首句总绾全篇的艺术功能,也没有注意全诗的意脉。二、三联,描写出师、围城和战斗的情景。“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牙璋”,指统兵的将军领了兵符,率领了军队离开京城。唐军的骑兵很快就到达前线,将敌人的城池包围起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二句,写战斗异常激烈,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鏖战的场面,却着意描绘战场上景与物的变化,渲染战场上的氛围,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一场殊死战斗正在大风雪中进行着。战场上大雪纷飞,天色昏暗,战旗上的彩绘图案已经黯淡失色,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在狂风的呼啸声中,间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最后一联抒写自己的怀抱。“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发自诗人心底深处的呼声,是投笔从戎的志士在抒发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这个结语,风骨遒健,大气磅礴,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盛唐边塞诗的名句,如“大笑问书生,一经何足穷?”(高适《塞下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都曾受过杨炯诗的艺术启示,就连中唐诗人李贺也唱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也与杨炯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闻一多指出“王、杨专攻五律”(《唐诗杂论·四杰》)。《从军行》三联都成对,对仗稳称,意脉清晰,笔法灵活,格高语壮,是一首很成熟的五言律诗。杨炯是一位自觉反对绮靡文风追求创作新方向的诗人。他对龙朔初年“争构纤微,竞为雕琢,操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狥其功,假对以称其美”(《王勃集序》)的创作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了“骨气”、“刚健”的美学理想。他的创作也从狭窄的宫廷生活圈子中走出来,生活视野开阔了,题材内容也扩大了,诗中的感情激越昂扬,气势雄伟壮阔,真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和塞漠。”(《唐诗杂论·四杰》)《从军行》便是杨炯的代表作,是一首向往立功边塞具有刚健骨气的著名诗篇。
上一篇:杜甫诗《丹青引》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王昌龄诗《从军行二首;其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