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钱大昕诗《村中记所见》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小小茅檐曲曲篱,墙欹聊借石头搘。日高编箔烘烟叶,雨歇携耞打豆萁。香稻已催千顷割,残荷犹见一枝垂。由来气候山中别,试补豳风七月诗。
(据四部丛刊本《潜研堂诗集》,下同)
钱大昕,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嘉定人。他生于雍正六年,卒于嘉庆九年。时当“乾嘉盛世”,这个时代孕育了包括钱大昕在内的一大批学者,而钱大昕他们也为这个时代提供了不少前人所没有提供的东西。钱大昕一生仕途顺利,历官编修,擢右春坊左赞善,迁侍读、侍讲,先后充《一统志》、《三通》纂修官。乾隆三十八年,擢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岁以后,主讲钟山书院、娄东书院、紫阳书院。
钱大昕是著名学者、诗人。他一生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在经学、史学方面。在“乾嘉学派”中他属于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在文学方面,他年轻时就“以辞章名。沈德潜《吴中七诗选》,大昕居一。”(《清史稿》本传)以后,有志于经史之学,不欲专为诗人,走上了经学考据的道理。但在长期与文士的交游活动中,仍时时以诗作相酬唱。
乾隆二十七年(1762),钱大昕三十五岁,在翰林院侍读任。这年五月,他奉命充湖南乡试正考官,离京南行,经湖北武昌,入咸宁县,时值旧历七月中旬,初秋节候。诗人行经山间村野,为所见农家景象、新秋物候所感,写了《村中记所见》抒怀。
诗写农村小景。低小的茅屋,弯曲的篱笆,欹斜的墙,依靠石头支撑着,一起两句写出山村农家屋舍的简陋。颔联写村农劳动情景: 太阳高照,农民在编织竹席烘烤烟叶;雨歇天晴,村妇们手携连枷拍打豆萁。写出在和平环境里农民安居乐业的情状。颈联通过田野村边风物的描写,显示农村丰收、田家富庶和村居的静谧。千顷香稻,已经成熟,正在催人收割;一枝残荷,垂着池面,依恋着池水不愿遽尔逝去。结语说: 山中村野气候,从来就与城里市朝不同,别有风味。我要为它补写《豳风·七月》诗来歌咏当代的田家生活。
在中国诗歌史上,写田家生活或田园风光的诗,历来与作者的仕途相关联,其中许多作品出于仕途坎坷的士大夫之手。诗中或写安谧恬淡的田园生活,掺着诗人政治失意、弃世归田、悠闲自得之情;或写田家劳动辛苦、生活贫困,寄寓诗人对农民苦难的同情。此诗所写的农村景象,茅檐、曲篱、欹墙,表现田家生活环境的简朴;烘烟叶、打豆萁,写农民的体力劳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是欢快的。千顷香稻催割,更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诗尾所说要补写《豳风·七月》诗,意思是要写诗歌咏田家,歌颂当今盛世。这种歌颂盛世的农村的意想,出于仕途得意的中朝大官,是十分自然的。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前六句诗纯系写实,即诗题中的村中“所见”,似农村风光的纪录片。先映示茅檐、篱笆、欹墙等农舍,再展视室外场地上烘烟叶、打豆萁的忙碌景象,再把视野扩大到香稻千顷的广阔田野,然后收回视线,见村边池塘,残荷一枝。空间上由近及远,逐层扩展延伸,再由远到近,收缩画面。末二句为诗人的感受和意想。这诗描述“士俗”表现“山水之明秀,民物之繁庶”,诗中虽没有乐业富庶一类字眼,而农民安居乐业、民物富庶的图景,如在目前。
上一篇:散文·王安石文《本朝百年无事劄子》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诗歌·查慎行诗《村家四月词》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