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第三折
(夫人,长老上,开)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不打扮?(旦云)红娘呵,你那里知道我的心哩!(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了科,见夫人了)(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觑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张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了)(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 (红递酒了,旦把盏了)(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水)红娘呵,甚么汤水咽得下! (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幺】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了)(旦唱)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杯,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了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姐心儿里艰难。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真乃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泪,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日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末念)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 (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
(据《古本戏曲丛刊》影明弘治本,并参考王季思注本)
这一折戏是写张生上京赴考,莺莺、红娘、老夫人等长亭送别的情景。全折只有一场戏,由女角莺莺主唱,主要是抒写莺莺和张生的离愁别恨。根据剧情的发展,全文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始到[叨叨令]曲结束,写莺莺赴长亭饯别路上的心情。
[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集中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的眷恋与被迫分离的怨恨。作者把男女主人公的别离安排在暮秋的环境里,以此作为描写离愁别绪的衬托。[端正好]一开头就把这个特定的环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点染: 蓝天白云,遍地黄花,阵阵西风,北雁南飞,红叶满林。这些色彩斑斓的景物,构成一幅暮秋景色,既点明了时间,也布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这种环境和气氛既能勾起人的别离情绪,又能衬出别离所造成的痛苦。“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林变成红色本是经霜而成,可是在莺莺的心目中,竟是被离人伤心的泪所染红,客观景物饱含着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这段曲词,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历来被誉为呕心呖血之作。如果说[端正好]一曲是因景生情的话,那么[滚绣球]一曲则是由情及景。作者借助途中和周围的景物,以丰富的联想、夸张以及双关、对比等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抒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和眷恋之情。这里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金钏、长亭等都成为抒情写恨的凭借。柳丝与玉骢、疏林与斜晖,本不相关,可是在莺莺的心目中,却想让柳丝(“留丝”的双关语)系住张生骑的骏马,请稀疏的树林挂住下落的斜阳,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力,把客观上毫无联系的景物联系在一起,以具体的事物表达人物抽象的感情,细腻动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这几句曲词是对称或对仗的,相互间既是对比,又是衬托。“相见得晚”衬托“离去得快”,刚刚结束了的相思反衬很快又要开始别离,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马儿慢慢走,车儿快快随,依恋难舍之情跃然纸上。以致听到一声张生要走,手腕上的金镯子就松了,远望见送别的长亭,人马上就消瘦了。作者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极写莺莺悲痛欲绝的离愁别恨。与[端正好]、[滚绣球]两支含蓄委婉的曲词不同,[叨叨令]一曲则是利用红娘的发问,以白带曲,曲白相生,无遮无拦地直抒胸臆,补叙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愁绪,更加深了莺莺心理的描写。作者把通俗的口语与排比、对仗、重叠的修辞手法巧妙结合,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取得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第二段,从“做到科”到夫人长老下场,写长亭筵席上的情景。在本段开始的对白里,正面表现了老夫人、张生及法本对赴试的态度。老夫人表面上似乎通情达理,实际上却冷酷无情,在主持饯席安排座次的同时,又重申以中状元为当女婿的条件。这里再次表明张生、莺莺的分离是她一手造成的,她是崔、张爱情的破坏者。张生接受老夫人条件,一方面说明他自信,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思想性格的软弱和妥协性。为了追求莺莺可以放弃科举考试;反之,为了与莺莺成婚也可以赴京赶考。他对功名的态度,虽然是以爱情为转移的,但他并未彻底否定功名。至于法本,始终是善于逢迎、讨好、圆滑世故的帮闲者。对白虽然不多,但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是很鲜明的。曲辞部分集中地表现了莺莺在宴席上的思想感情。莺莺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除了离别前的悲痛外,她对张生有顾虑,怕张生“情薄易弃掷”,使自己“化做望夫石”;她对老夫人有不满,抱怨老夫人不让他们共桌食而又催促太急;更主要的是她对于功名利禄的否定。在爱情与功名之间,她珍重爱情,轻薄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对于世俗标榜的“夫贵妻荣”的传统观念也表示轻蔑和鄙视。她怨恨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把他们夫妻拆散。这是莺莺思想性格的重要发展和升华。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对张生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莺莺的视角对张生的神态心理做了间接的表现。作品在对莺莺进行正面描写的同时,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刻画她的心理。如将“酒共食”比作“土和泥”,而且不如土和泥有“土气息,泥滋味”;把“暖溶溶玉醅”比作“白泠泠似水”,而且“多半是相思泪”,使抽象的感情得到形象化的具体表现。
第三段,从[四边静]至末尾,写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目送。老夫人归去后,张生和莺莺也即将分离。这里虽然有莺莺内心极度悲痛的渲染,也有莺莺对张生旅途关切的描写,但是中心是表现莺莺内心深处的疑虑。她担心张生见异思迁,“停妻再娶妻”,临行前所赠的绝句,“此一节君须记: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在此处栖迟”的嘱咐,就是这种顾虑的明确表示。这种思想在男尊女卑、“富更衣、贵易妻”的封建社会里是有充分的现实依据的,是真实可信的。
张生辞别后,实际上已经上马离去。莺莺流连徘徊,不忍遽归。“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写莺莺伫立极目远送,同时也流露出她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依恋。目送不见,还有耳闻:“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夕阳古道原来还有窃窃私语,现在竟寂静无声,该是多么凄凉冷落,偏偏这时又传来马的嘶鸣,听到马的叫声而看不到骑马离去的丈夫,莺莺此时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以“无人语”和“听马嘶”这种“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的手法,极其有力地烘托出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内心的悲痛。作品在正面表现莺莺目送的同时,实际上侧面交代了张生沿古道,越过田野,转过青山,走出疏林,隐没在淡烟暮雾中的行踪。这段曲词,有景有情,景中含情,十分精彩。最后作者以设问方式作结,化用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意,把离愁写成车载不动,首尾照应,余味无穷。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历来获得人们的普遍赞誉。作者以华美动人的曲词,运用比喻、夸张、衬托、对仗、排比、重叠的修辞方法,将民间的通俗的口语与古曲诗词的语句融为一体,既写景,又抒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封建势力破坏男女主人公爱情所造成的离愁别恨,通篇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今天读来仍然饶有兴味,余香满口。
上一篇:老子《第八十章》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散文·王安石文《答司马谏议书》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