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吴文英词《风入松》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曾“十载客吴苑”,约在二十六岁至三十余岁时。吴苑即吴王故苑,借指苏州。在苏州仓幕工作时北仓在阊门西,而阊门西的西园是他最值得怀念的地方。这里曾留下他甜蜜的爱情,事后他总是深切地追念:“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瑞鹤仙》);“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莺啼序》);“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浪淘沙》)。像这样深深的感伤和怀念,而地点总是在西园绝非偶然的。从清末起,词学家们提出“去姬说”,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曾有一妾,后被遣去,他为此而写下许多哀伤的词。实际上他的苏州恋情词的抒情对象是一位民间的歌妓,他与她并未构成较为正常的妾或家妓的关系。他们经常在西园幽会,相恋不过四五年便分离了。这首词便是在他们分离后作的。
全词两片共六韵,每一韵俱是一个情景,它们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而且有些散乱。北周文人庾信作有《瘗花铭》,“瘗”为埋葬之意。清明时节,春花在风雨中凋残,已有春归之意了。这时总给人以春愁,为哀悼落花的命运而草拟“瘗花铭”,表示伤春。作者是有所寓意的,其痛苦的心情可以想见,他是借写“瘗花铭”而悲悼情事,抒发离别之恨。楼前的柳树已经成荫,这里就是他们分携的地方。她是多情的,至今想来,那一缕缕柳条都好似有依依不舍的寸寸柔情。在思念中自然加深了精神的痛苦。清明的春寒未去,时而使人起慄。为祛春寒,也为消解春愁,醉酒成病了,而尤令人烦恼的是清晨醒来不断的莺声,它扰乱了梦境。西园的一切景物和从前一样,每日扫除落叶,独自玩赏,环境是寂寞的。园角的秋千架依然立在那里,更引人思念往事。当时这个秋千是她曾经荡过的,她纤手的余香似乎尚未散尽,蜜蜂不断地扑向它,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这显然是主体因思念心切而产生的幻觉,那余香根本不可能留到现在。“双鸳”即妇女的绣鞋,上面或绣有鸳鸯的图纹,这里以物代人。她的行迹消失了,而且永远消失了,阶上似乎一夜之间生满了苍苔,留下淡淡的惆怅。
作者的构思是很奇特的,恨别之情极其隐伏,现实的感受与往事的追溯缠杂一起,反反复复,颠倒错乱,时间的关系尤为无序。按词意的顺序本来应是: 春寒中酒,晓梦醒后心绪烦乱,回想起夜间的风雨,有感于花落春归;依旧在西园赏晴,见着楼前的烟柳,令他想起与恋人分携如昨;频扑秋千的黄蜂,又令他产生恋人纤手留下余香的幻觉;阶前生满苍苔,不会再见到她的双鸳留下的痕迹,留下的是春归带来的惆怅。词人之所以不按照这样的顺序写下去,正表现了主体是春归时节睹物伤情的复杂心绪。春归的失落感是很具象征意义的,它是全词的意脉,由它将六个散乱颠倒的情景粘连一起。它们之所以不是杂乱的直觉印象的拼凑,之所以可以被理解,就在于整首词有情感的内在合理性。吴文英是具有浪漫气质的词人,这首词颇能体现其艺术构思的特点,其真挚深厚的情感表达得非常成功。
上一篇:墨子《非攻上》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辞赋·宋玉赋《风赋》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