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蒋士铨诗《南池杜少陵祠堂》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先生不仅是诗人,薄宦沉沦稷契身。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一饭何曾忘君父,可怜儒士作忠臣。
此诗作于乾隆十三年,蒋士铨二十四岁。上年,他应江西乡试,中试为举人,旋北上赴京。本年春,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南归。途经山东济宁,游杜甫祠堂,写下此诗。
和大多数瞻仰杜祠所作的诗篇不同,这诗没有描写南池景色,祠堂环境,没有衰草斜阳、荒祠孤庙之类的字眼,而是集中笔墨颂扬杜甫。
颂扬杜甫,有的侧重在对杜甫诗歌的称赞,如充分肯定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诗圣”地位和“一代悲歌成国史”(屈大均《杜曲谒子美先生祠》)的“诗史”价值,称赞其“诗稿留天地,群称集大成”(向《见少陵遗象有感》)的成就。 本诗侧重的不是杜甫的诗歌,而是杜甫的人品,所以一开头就说:“先生不仅是诗人。”杜甫之所以伟大,后人之所以要为他立祠造像,首先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有伟大的抱负,有自比稷契的大志。尽管官爵不显,仕宦微薄,沉沦下僚,遭逢乱离,他始终担心着“社稷”的安危,时刻系念着苍生的命运。他为国家的不幸、人民的苦难悲歌痛哭。他个人饱经忧患,历尽艰辛,直到终老。杜甫一生,遭到“诸侯宾客”的“相忌”,青年时代,科举失意,天宝六载应诏考试,宰相李林甫罢黜了所有应试士子,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杜甫与元结等人“无一人及第”。以后,他向达官权贵投诗,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屈辱生活。漂泊西南时期,在四川依节度使严武,险遭杀害。诸侯宾客的相忌,使他仕途坎坷,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但他的“信史文章”,他的伟大诗篇,传写出他忧国忧民的真性情。“真”,指本性,这里指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肝肠,“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身心,“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本性。“自有真”,是说在“信史文章”之内自有这种真性情在。诗的结尾,从封建正统观点上对作为人臣的杜甫作了最高的赞颂,说他每饭不忘君父,以儒士作忠臣,最为可贵,令人爱重。前人评杜甫,说他“发乎性,止乎忠孝”,“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语),这首五律,诗化了这类评论。
诗由游杜祠而怀念、赞颂杜甫,可以说是即景(境)生情,就地起意。诗篇不写南池,不写祠堂,专写杜甫,是一首以正统观点歌颂杜甫精神的诗。诗中强调杜甫“忧社稷”、每饭不忘君父的忠君爱国思想,显然是为了发扬这种传统,并以此自励。诗的思想内容“极严正”(尚镕《三家诗话》),艺术风格接近杜甫而稍嫌板滞。
上一篇:诗歌·王士祯诗《南将军庙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诗歌·黄景仁诗《圈虎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