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顾炎武诗《流转》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 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 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往往历关梁,又不避城府。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饿虎。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进,杖策追光武。
《流转》写诗人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和远大的抱负。作于清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顾炎武参加的抗清义军失败后,家乡豪绅叶方恒为吞并顾炎武田地,企图加害他。顾炎武“乃变衣冠,伪作商贾,游金坛,登顾龙山,再至镇江,登北固楼……复至嘉兴”(张穆《亭林年谱》)。诗即写于登北固楼时。
第一段是背景。“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士?”二句写出吴、会的沦丧和诗人的巨大的悲愤。三、四句:“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所见是一片榛莽。这里递进一层,不仅吴、会沦丧,而且全国也都被敌人占领了,同时还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下面四句承“登高”而来,表面上继续写登高所见,实际上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进一步写出当时敌我双方的态势。“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写清入侵者。“寒潮荡落日”象征清入侵者已加紧步伐要完全占领中国。“杂遝鱼虾舞”具体描写寒潮中的鱼虾,简练地刻画了清军得意忘形的丑态。“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写抗清志士。上句写他们的艰难处境: 辗转各地,不遑栖处,犹如饥乌。下句喻正气犹未尽灭,复明尚存一线希望,如弦月透过阴云吐出微光。这里,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但从上下文来看,这里概括的是所有抗清志士,而不只指诗人自己。这一段,概括了当时的形势,奠定了全诗的苍凉悲壮的基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诗人展开了对自己的流转生活的描述。
第二段写诗人五年来的“流转”生活。诗人登高望远,想到几年来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涕下如雨。使诗人慨然涕下的第一个原因,是剪发易服。“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却念五年来,守此良辛苦。”“此”指头发。清军南下以后,严令剃发,江南人民,因不剃发而死者,不可胜数。五年来,在清王朝血腥统治下,顾炎武蓄发明志,潜踪息影,辗转于太湖沿岸,与各地抗清志士秘密来往。现在,出于无奈,装扮成行商,只好“稍稍去鬓毛”。为此,诗人慨然涕下,是可以理解的。使诗人慨然涕下的第二个原因是,诗人五年来的流离转徙的生活。“畏途穷水陆,仇雠在门户;故乡不可宿,飘然去其宇。往往历山泽,又不避城府。”这里,交代作者离家的原因:“仇雠在门户。”即参加抗清义军失败后,家乡有仇家要陷害他,使他在清朝统治的险恶环境中(畏途)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混迹都市。在南京失败(顺治二年)迄今的五年里,顾炎武颠簸流离,经历是极为复杂的,不可能按照时间顺序平直地罗列下来。诗人选择了一个角度,通过“晨上北固楼”的回忆来表现这五年来的生活,并且略去其余的一切,只写剪发易服和流离转徙这两件事,便写得层次分明而又重点突出。
在上面的铺叙的基础上,诗歌的第三段集中写诗人的思考和抱负。“丈夫志四方,一节亦奚取! 毋为小人资,委肉投饥虎。”写诗人对剃发的思考,承“稍稍去鬓毛”四句。“委肉”句,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馀曰:“吾度前(向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诗人认为,大丈夫志在四海,不应拘泥小节。不剃发,正是这样的小节。如果因为不剃发而牺牲,正是上了小人的圈套,虽死无益,应该像陈馀说的那样不死以复明。接着,全诗的结尾四句是:“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浩然句,《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作者决心北游中原,到中原进行抗清活动,是从此时开始的。杖策句,语出《后汉书·邓禹传》:“(邓禹)及闻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即东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史称汉室中兴之主。这四句的意思是说: 我站在北固楼上,面对大江发誓,将怀着浩然之气北游中原,继续进行抗清斗争,追随汉光武帝那样的明主,复兴明朝。“浩然思中原”承“畏途穷水陆”六句,深化了“流转”的诗题。四句把“丈夫志四海”具体化,正是怀着这样的大志,所以“一节亦奚取”。四句又呼应了第一大段,虽然形势是严峻的,但是复兴仍然是可以争取的,从而沉雄悲壮地结束了全诗。
顾炎武论诗,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流转》一诗,正是顾炎武这一文学主张的实践。全诗的感情,第一段苍凉激愤,第二段慨然涕下,第三段沉雄悲壮,形成强——弱——强的节奏,谱出诗人起伏的心声。除“寒潮荡落日”四句比兴之外,其余都用赋的手法,或叙事,或议论,不雕章琢名而策力遒劲,一字一句,无不发自肺腑,真挚感人。至于全诗的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象征的新颖准确,用典的自然妥贴,也都来自诗人的性情,不贵奇巧而自成奇巧,表现了诗人的深厚修养和功力。
上一篇:杨衒之文《洛阳大市》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词·辛弃疾词《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