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汤显祖传奇《牡丹亭》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闺塾
(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我陈最良杜衙设帐,杜小姐家传毛诗,极承老夫人管待。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一遍。(念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逑也。(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凶;待我敲三声云板。(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绕池游】(旦引贴捧书上)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著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 (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末)这甚么墨? (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 (旦作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 这是甚么纸? (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 是一个? 是两个? (旦)鸳鸯砚。(末)许多眼? (旦)泪眼。(末)哭甚么子? 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 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 (末看介)著。(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 (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下)(旦)敢问师母尊年? (末)目下平头六十。(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 (末叫三度介)(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 (贴笑介)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荆条做甚么?
【前腔】女郎行,那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起介)(末)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作打介)(贴闪介)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旦)师父看她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则瞧罢。(旦)还嘴,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贴)瞎了中甚用?(旦)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贴)争差些罢。(旦挦贴发介)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贴)再不敢了。(旦)可知道? (末)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
【尾声】(末)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你们工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末下)。
(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 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 那花园在那里? (贴做不说)(旦做笑问介)(贴指介)兀那不是! (旦)可有什么景致? (贴)景致么? 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也曾飞絮谢家庭,欲化西园蝶未成。
无限春愁莫相问,绿阴终借暂时行。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少年好学,博览群书,万历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因其廉洁自好,不肯讨好上司,后辞官回乡,从事创作。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主张抒写性灵。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大师,著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闺塾》选自《牡丹亭》第七出,舞台演出一般称为《春香闹学》,是一出长期盛行于戏曲舞台的名剧。这出戏的结构布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读书,临书,闹学问园。剧中有三个角色: 陈最良、杜丽娘、春香。
第一部分从开端至“付与儿家”,写杜丽娘入学馆读书,陈最良讲授《毛诗》。
杜丽娘“生于宦族,长于名门”,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女。恪守封建礼教的杜宝,考虑到女儿“年已及笄”,而“古今贤淑”又都“多晓诗书”。为了女儿“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到了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第三出《训女》),他延请了一个“年可六旬”的迂腐老儒陈最良来教育女儿,命春香伴读。在他看来,“《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第五出《延师》),用来教育女儿最为适合。于是,他就要陈最良为他女儿讲授《毛诗》。《闺塾》就是从陈最良在杜衙设帐讲授《毛诗》开始。
陈最良一出场念了四句定场诗,接着在学馆里把《毛诗》“潜玩一遍”,摇头晃脑地念起《关雎》来。迂儒情状,已露端倪。当他念完《关雎》还不见女学生到来,就敲起云板,催促杜丽娘前来解书。
杜丽娘上场唱了一支[绕池游]的曲子。在这支曲子里,“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几句曲文,流露了杜丽娘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不愿受封建教诲的束缚,留恋闺中那自在的“鹦哥唤茶”的生活。当杜丽娘向陈最良行礼请安后,陈最良对她进行了一大套封建女德的说教,要她“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杜丽娘聆听教诲,表示以后上学不敢迟到。这时春香插了句“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对陈最良的训诲,表示不满,其个性已开始显露。
接下去陈最良对《诗经》首篇《关雎》前四句“依注解书”,这其间春香插科打诨,开始闹学。就在这插科闹学的喜剧气氛中,陈最良的迂腐酸气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春香活泼调皮有些放肆的性格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有了春香的插科打诨,舞台活跃了,观众被吸引得兴味盎然。如果没有春香的插科打诨,让陈最良呆板单调地“依注解书”,舞台就会死气沉沉,观众则感到沉闷厌烦。但是,春香的这些插科打诨,绝不是庸俗地为博取观众一笑的生硬插入,而是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开所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接下去是杜丽娘要求陈最良把《诗经》大意敷衍一番,陈最良就根据杜宝所说“《诗经》开首便是后妃之德”的精神,依据朱注,紧扣后妃贤达,女子美德,夫妇和顺的内容,敷衍《诗经》大意,并以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总括全书。[掉角儿]一曲,对表现腐儒陈最良讲授《诗经》宣扬封建礼教。是不可缺少的,但也不宜太长。此曲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第一部分“读书”,至此结束。
第二部分从“书讲了”至“荆条做甚么”,写杜丽娘临书,春香偷入花园。
闺塾中读书之外就是临书,而要通过临书表现剧中人物是很困难的。作者从临书所需文房四宝下笔,让春香取来螺子黛墨、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这是闺中画眉之物,春香取出这些,许是故意调皮,而陈最良不知这些是何物。当他知道都是画眉器物之后,即令春香“拿去,拿去”,要她把通常用的文房四宝“一发换了来”。这一情节,既表现了陈最良的酸腐,又表现了春香的故意取闹。接着杜丽娘临写“卫夫人美女簪花之格”,春香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竟当着师父、春香之面打趣说道:“还早呢!”这“还早呢”三字,把杜丽娘内心深处的微妙感情透露了出来。
杜丽娘临书后提出要为师母绣对鞋儿上寿,这很符合杜丽娘的出身、教养,表现作为名门闺秀的杜丽娘对老师的尊敬。而陈最良此时却拉长了嗓子说道:“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真是迂酸得令人喷饭。
就在杜丽娘提出要为师母绣对鞋儿上寿寺,春香借出恭偷游花园。当她被叫回书房后,毫无顾忌地逗引杜丽娘说:“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春香的这番话,惹得陈最良生气,要取荆条责打她,但杜丽娘却把这话深记心中。这一情节,引起下文,把春香闹学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从“女郎行”至结尾,写春香闹学,杜丽娘问园。
[前腔]([掉角儿])一曲曲文,系春香针对陈最良的训斥所唱。春香对陈最良毫不畏惧,有话直说,敢于针锋相对地顶撞,闹起学来。陈最良训责她“不攻书,去花园”,要打她。她说女儿家读书也不是为了应考做官,坐堂办事,只不过要识几个字,你不必这样严加管束。陈最良列举古人刻苦攻读事例,她说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自找苦吃,有甚光华! 不仅如此,当听到书馆外有卖花声时,她又逗引杜丽娘去听。这时陈最良非常恼怒,真的拿了荆条要打她。春香竟然抢了陈最良的荆条,扔在地上,大闹其学。
在春香与陈最良发生冲突时,杜丽娘对春香竟然敢于冲撞老师认为这是很大的过错。但是,她对春香所说的一些话,心中是同意的。在这种矛盾心理下,她假装恼怒,令春香跪下,严加责备,要她“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否则,“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但是,就在狠狠训斥春香时,她又代春香向老师求情:“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她用对春香的严厉训责解决了春香与陈最良的矛盾冲突,平息了陈最良的恼怒。当陈最良离开学馆去和杜宝陪话,春香在背后骂陈最良时,她一面制止春香,一面把刚才深记心中的“花明柳绿”的“大花园”提出来问春香:“俺且问你: 那花园在那里?”春香因刚被杜丽娘斥责有些生气,不肯说出,这时杜丽娘便笑着追问。这笑,既是杜丽娘在笑春香不明白她斥责的用心,也是杜丽娘为消除春香误解的陪笑。当春香说出花园去处时,她又进一步追问园中景致。春香对她把园中景致描绘了一番:“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杜丽娘听了这番描绘以后,虽然只说了一句“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但蕴藏于心的春情已动,决定要到园中一游。杜府的这座花园,年已及笄的杜丽娘竟不知其存在,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禁锢已到了这种地步。但是,杜丽娘一经决定游园,这种禁锢也就随着被冲破了。
综观《闺塾》,我们可以看出,这出戏结构完整,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收场;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嘲讽了维护和宣扬封建礼教的迂腐老儒陈最良,描述了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青春少女杜丽娘春情萌发过程,刻画了丫环春香敢于反对封建礼教的活泼、爽朗、调皮而又有些放肆的性格。这出戏既可以单独成篇,也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先导,杜丽娘游园惊梦,因梦生情,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情节,就是由此展开的。
上一篇:诗歌·钱大昕诗《漂母祠》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诗歌·高启诗《牧牛词》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