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于谦诗《咏煤炭》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据《于肃愍公集》,下同)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因政治上杰出才能和军事上击退侵略势力,扭转危局,而名留青史。他无意于诗,仅以此为余事。在明代诗歌创作拟古、复古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他能熔古铸今,不刻意求工、用心雕琢,保持了一种纯朴的天然本色,率直而有真趣。于谦诗作继承了乐府传统,特别是杜甫、白居易以及张籍、卢仝等人古诗的传统。他的诗歌题材主要是勤政济世、治军守边等,全部作品贯穿着他的深沉的报国爱民思想和廉洁坚贞的操守。
于谦的诗作重于“理”,因而他写了不少咏物诗,借物明志,借物言理。最负盛名的也就是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同时《咏煤炭》、《孤云》、《桑》、《犬》等,都寄寓着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咏煤炭》这首诗和他的《石灰吟》中所表述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样,表现了他高尚的献身精神。煤炭并不以美貌媚俗,而诗人借以自喻,这在古代作品中是少见的。
诗的首联写采煤。“混沌”,原指古人想像中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儿指藏煤的矿山。将煤称之为“乌金”,既状其色黑,又言其贵重。“凿”是手段,“得”是结果,因果关系很是明确。将“混沌”与“乌金”对写,说明了煤的来源,也表明了煤的来之不易,并以此显示可贵的东西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来自什么高雅的所在。第二句的“藏蓄阳和”,系指乌金而言,意思是煤炭中蓄积着太阳般的暖气。首联咏了煤炭的外形、内质、来源、用途,写得言简意明,词顺理畅。
颔联写烧煤。第一句写煤燃烧时的暖,第二句写煤燃烧时的亮。“爝火”,是小火。这句的意思是煤燃烧时小小的火,在那隆冬季节,散发出融融的热气,好像唤回了暖和的春风。“洪炉”是大的冶炼炉,发出冲天火光,照破了沉沉黑夜。写暖,从季节方面说,冬天烧煤,雪中送炭,深受人们欢迎;写光,从昼夜方面讲,黑暗驱散,光照天地,有利于民生。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煤的价值。这两句对仗工巧,尤其是“回”和“破”两个动词用得颇见匠心,使诗味更加浓郁。
颈联写煤的功。“鼎彝”,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称,意思是像那些能代表国家的器物,总是由煤炭的燃烧冶铸而成。“铁石”,一方面是偏义复词,意即指铁,是说煤炭烧了之后自身化为灰烬,其心却存于冶炼的铁中;一方面是说心如铁石,言其坚定。煤炭能熔化矿石,炼出钢铁,铸出名器,真是有着火热的心肠,化铁的力量,坚定的立场。诗人写煤炭的功用,说它关系到国家和民生,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尾联写煤的心。原来煤炭从深山中出来,并将自己的光和热完全奉献于人类,是为了“苍生得温饱”,这是何等的襟怀,是多么高尚的品德。
于谦本人确实就如《咏煤炭》和《石灰吟》中所说的,“但愿苍生俱饱暖”,奋斗一生,最后留得清白在人间。《咏煤炭》正是于谦品格和行为的写照。
《咏煤炭》继承了我国咏物诗传统的思想和手法,托物咏志,借物抒情。清代刘熙载认为好的咏物诗要做到“似花非花”、“不即不离”(见《艺概》),也就是诗中要求顾及“物性”和“情志”两个方面。这首诗一方面句句扣紧了煤炭的性能写,一方面又处处切紧了人的思想和品格的特点写,物性中见人品,人品寄寓于物性,自然契合,浑成一体。尤其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兼用双关和拟人的手法,更使两者贴合无隙,显出机趣。
这首诗为人所喜爱,还在于以人所常见的物象和人所习用的语言写出了人所共仰的品格。煤炭,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是比喻。喻体的普及性和本体的稀有性统一在一道,使人感到深刻。加上诗的内容又和诗人本身的思想行为相一致,读其诗想其人,敬其人爱其诗,对诗篇也就更加深了感情。
上一篇:阮籍诗《咏怀诗·驾言发魏都》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