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陈子龙诗《易水歌》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皓皓。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陈子龙后期的诗,多愤慨奸臣误国、清兵入侵,悲痛国破家亡,战友殉难。顾炎武在《哭太仆陈子龙》中说他“耻为南冠囚,竟以彭咸则”,这就道出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这种思想境界,形成了他后期许多作品具有悲剧特色。
《易水歌》借咏荆轲来抒发自己哀悼殉国战士的悲感和抗清复仇的决心。《陈忠裕公全集》在此诗后的注云: 此诗似专咏古,却是为左懋第赴北京与清廷谈判被扣留,拒降而被害一事。这说法可信,但不能把它看作仅写左懋第一人,而是为以左懋第为代表的诸多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所作,写得悲壮感人。“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皓皓。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这几句是通过写景抒情。“古道”、“白草”,落实了“萧条”二字,显得悲凉;“汤汤”有无涯而激荡之感;“皓皓”有广阔而旷达之状,落实了“迢遥”二字,在悲凉中又显出雄浑之势。“赵北燕南”正是易水之所在地,暗用了荆轲赴秦刺秦王之典,隐现的典故与显现的景物构成的送别场面,不是“凄凄惨惨戚戚”,而是悲中透露出雄壮的气息。“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这几句主要是从听觉中去写情。“车骑衣冠满路旁”的“满”字,道出了送别人之众,因为荆轲此行关系重大,众望所归,所以场面是很热烈的。但是离别的“骊驹”歌声一起,凄切的音调,感染了众人的心绪,产生了“心茫茫”的惆怅之感。此去前途未卜,是送别还是诀别,不禁忧心顿起。酒杯在手而酒难以下咽,沉浸在送别的哀伤之中。突然,乐声由凄切变为高昂、强大而清亮,人们的精神为之亢奋。通过声音变化,写出了人们心态、情绪的变化,揭示了内在情感的激荡起伏。这前半部就是以视觉听觉互映,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悲剧氛围。下面四句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未遂的故事。是前一部分写送行的发展与结局,是全诗的中心所在。“空流血”,点明了行刺未成而导致了悲剧结局,对大事未成表示了无限悲叹。虽然如此,但精诚感天,使白虹贯日,以及荆轲抓住秦王衣袖揕秦王胸的壮举和秦王逃脱的狼狈相,充分反衬出荆轲英勇壮烈的豪气。接着以“可怜六合归一家”二句陡然一转,既表现了对英雄壮举未成的无限惋惜,又一反过去对“秦王扫六合”的歌颂而发出愤怒的诅咒,并以“美人钟鼓如云霞”揭露了其罪恶。以此喻指当时清兵南侵给全国人民所造成的悲剧。故接着有“庆卿成尘渐离死”之语,壮士们流血牺牲为国捐躯,但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人们定会继承烈士遗志,为国报仇,“异日还逢博浪少”,用张良谋刺秦始皇的典故,由悲变壮,充分显示了复仇之志不泯,定将斗争到底的决心。
诗人用荆轲刺秦王未遂的故事歌颂左懋第及其同僚使清不屈而亡的英勇事迹,使历史故事与现实斗争两相辉映,增进了诗的意蕴与厚度,使之更富有了感染力。
上一篇:沈约诗《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散文·班固文《杨胡朱梅云传节录》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