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文《招野龙对》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昔豢龙氏求龙之嗜慾,幸而中焉。得二龙而饮食之。龙之于人固类异,以其若己之性也,席其宫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饮食,洪流大鲸之不足味。施施然,扰于其爱弗去。
一旦,值野龙,奋然而招之曰:“尔奚为者?茫洋乎天地之间,寒而蛰,暘而升,能无劳乎? 识从吾居而宴安乎?”
野龙矫首而笑之曰:“若何龊龊乎如是耶! 赋吾之形,冠角而被鳞;赋吾之德,泉潜而天飞;赋吾之灵,嘘云而乘风;赋吾之职,抑骄而泽枯。观乎无极之外,息乎大荒之墟,穷端倪而尽变化,其乐不至耶?今尔苟容于蹄涔之间,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螾之与徒,牵乎嗜好以希饮食之余,是同吾之形,异吾之乐者也。狎于人,啗其利者,扼其喉,胾其肉,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 尔不免矣!”
野龙行。未几,果为夏后氏之醢。
《左传》里有个驯龙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董父的人,很喜欢龙,而且能够根据龙所喜爱的食物去饲养龙,因此龙多归附于他,他也就靠驯龙服侍帝舜。帝舜赐他姓董,封他为豢龙官。到了夏代,有一名叫孔甲的人,为夏后驯龙,在河水和汉水里各驯了两条龙,都是一雌一雄。孔甲并不懂得根据龙所喜欢的食物去饲养龙。有一位名叫刘累的,由于曾向豢龙学过驯龙,懂得根据龙的食性去饲养龙。孔甲就叫刘累帮助。夏后喜欢刘累,封他为御龙官,并且把龙从河水和汉水迁出。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便把它剁为肉酱,送给夏后吃了。《招野龙对》,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目的在于说明改变自己的本性,依附权贵,贪图荣禄,以此自乐,不会有好下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德性和职能,才能其乐无穷,从而有力地讥讽了追求荣华富贵的趋炎附势之徒。
文章先写驯龙之“乐”。被豢龙氏驯服的龙的乐趣在于“席其宫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饮食,洪流大鲸之不足味。”豢龙氏因投其所好(“龙之嗜欲”)而终于把它驯服,龙由于满足自己贪图荣禄的“嗜欲”,为“无劳”和“宴安”而改变了本性,并且以此自乐。所以,当遇到野龙时它便“奋然”地教训和劝说野龙,“你们懂得跟着我生活在一起的安逸吗?”从“奋然”中充分表现了驯龙之所“爱”,并且因此而十分自得,这情态全部表现在“奋然而招之曰”的三个问号和两个疑问语气词“乎”中。
野龙却“矫首而笑之曰”,与驯龙的“奋然而招之曰”相对,既是点题,也是个有力的回敬。驯龙以高兴自得的神态劝说野龙,野龙以“矫”、“笑”的轻蔑神态全盘否定,前后两个“曰”完全针锋相对。继而,野龙连用四个“赋吾”的排比句式,从“形”、“德”、“灵”、“职”四个方面讲述龙的本性与天职;可以看到无极以外的世界,可以在大千世界的任何地方休息,掌握和驾驭一切,这是何等地快乐! 以之来跟驯龙作对照,驯龙只是“同吾之形”而“异吾之乐”,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野龙与驯龙的不同,全在一个“乐”字上。野龙的“乐”,在于坚持自己的本性、天职和操守,而驯龙则只图满足于“席其宫沼”、“甘其饮食”,“宴安”而“无劳”的“嗜欲”,二者的高下有天壤之别。正因为这样,野龙所以“矫首而笑之”。这是“招野龙对”的“对”之一。“对”之二,野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驯龙明之以理,戒之以弊,“哀而援之以手”,与上文“奋然而招之”相对,使文章妙趣横生。用“吾方哀而援之于手,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加以点拨,“吾”之不惑和对驯龙轻蔑的神态流溢于字里行间。前一“对”是对“嗜欲”,后一“对”是对“招”,通过前后二“对”,全面有力地否定了驯龙之所“乐”。最后,仅用两句不到一行的文字,以驯龙被“醢”之事证明了野龙的正确。结尾十分干脆有力。
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常常是借讲动物来比喻人,说明某个道理,这篇《招野龙对》,也是如此。在写作上,《招野龙对》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两条神龙的不同境界成了鲜明对比。
上一篇:散曲·乔吉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下一篇:散文·文天祥文《指南录后序》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