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山多处1,君归不可寻。家贫青史在,身老白云深。扫雪开松径,疏泉过竹林。馀生负丘壑2,相送亦何心。
【校记】
1.山多,《全唐诗》一作“多山”,一作“多幽”。
2.馀,《全唐诗》一作“余”。
【笺释】
[孔征士] 即孔述睿。《新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孔述睿》:“孔述睿,越州人也……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恊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曰即辞疾,却归旧隐。”征士,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蔡邕《陈太丘碑文》:“征士陈君,禀岳渎之精,苞灵曜之纯。”《文选·颜延之〈陶征士诔〉》:“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张铣题注:“陶潜隐居,有诏礼征为著作郎,不就,故谓征士。”
[谷口] 古地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秦时于此置云阳县。《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鲍彪注:“在云阳。”西汉末年,高士郑朴(字子真)曾隐居于此。扬雄《法言·问神》:“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王琦注引《雍录》:“谷口在云阳县西四十里,郑子真隐于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大历末年,皇甫曾任阳翟令,阳翟在嵩山南,距孔述睿隐居处不远,此“谷口”应为实指。
[青史] 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
[白云] 见卷一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注。
[丘壑] 山陵和溪谷,谓隐逸。谢灵运《斋中读书》:“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辑评】
《唐诗归·中唐一》钟惺评:清响厚力。
《唐诗摘抄》卷一:起二句已见此人身份之高。中四皆高人之事,七以“负丘壑”三字与上对映,八点“送”字。
上一篇:《送元侍御充使湖南》原文|笺释|赏析
下一篇:《秋夜泛舟》原文|笺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