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君胄,中山人,天宝十五载进士。宝应初,选京畿县官,召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出为郢州刺史。
【笺释】
[郎士元] 两《唐书》无传。《极玄集·郎士元》:“字君胄。”《新唐书》卷六○《艺文志》著录《郎士元诗》一卷,注曰:“字君胄,中山人。宝应元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拾遗、郢州刺史。”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皆曰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春秋时有郎邑,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左传·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即此地。 中山,古国名,本狄人所建国,战国初都于顾(今河北定县),后迁灵寿(今河北灵寿县西北)。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西汉高帝置中山郡,汉所在卢奴县(今河北定县)。景帝改为中山国,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定都于此,改置中山尹。北魏改为郡。隋开皇初废,唐改为定州。唐时州、县无中山之名,此是当用古称。
[天宝十五载进士] 《极玄集》卷上谓郎士元“天宝十五年进士”,《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唐才子传·郎士元》:“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卢庚,仅见于《唐才子传》卷二“郎士元”、“皇甫冉”条,疑卢庚为“卢庾”之讹。卢庾,肃、代时人,与韦应物为友。《文苑英华》卷八六收卢庾《梓潼神鼎赋》,“以灵瑞珍宝出为韵”。《韦苏州集》卷二有《寄卢庾》诗:“悠悠远离别,分此欢会难。如何两相近,反使心不安。乱发思一栉,垢衣思一浣。岂如望友生,对酒起长叹。时节异京洛,孟冬天未寒。广陵多车马,日夕自游盘。独我何耿耿,非君谁为欢。”
[宝应] 肃宗年号,762年四月十五日改元,同年四月二十日代宗即位仍沿用,至763年七月改元广德。京畿,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渭南] 《通典》卷一七三:“渭南,本汉新丰县地,盖苻姚时所置。汉初有渭南县,盖取以为名,有西魏武帝陵。”《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京兆府”:“渭南县,本汉新丰县地,苻秦时置。后魏孝明帝于今县东南四里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废帝二年,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武德元年属华州,五年改属雍州。”郎士元在渭南县有别业,钱起《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长官》:“半日吴村带晚霞,闲门高柳乱飞鸦。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自叹梅生头似雪,却怜潘令县如花。”《太平寰宇记》卷二九,华州渭南县有半日村,“此村山高,蔽亏阳影,常照其半”。郎士元有《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王季友诗已佚。宝应二年闰正月,可知,郎士元正在渭南。
[右拾遗] 拾遗,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各二员,分隶门下、中书省,掌拱奉讽谏。从八品上,为士人清选。《通典》卷二一:“补阙、拾遗:武太后垂拱中置补阙、拾遗二官,以掌供奉讽谏。天授二年,各增置,通前为五员,三年,举人无贤愚咸加擢用,高者试凤阁侍郎、给事中,次或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当时颇为滥杂,著于谣诵。自开元以来,尤为清选。左右补阙各二人,内供奉者各一人,左右拾遗亦然。”又,《文苑英华》卷三八三常衮《授郎士元等拾遗制》:“勅:前渭南县尉郎士元等,有君子之行,有诗人之风。顷尉于畿,亦克用乂,匪躬之故,无以易焉。进思直言,入告于内,勿使流议,壅于上闻。懋乃所职,其无遗政。可依前件。”可见,郎士元乃由渭南尉入为拾遗。据《旧唐书》卷一一九《常衮传》:“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累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依前翰林学士。永泰元年,迁中书舍人。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与杨炎同为舍人,时称为常杨。性清直孤绝,不妄交游。”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以为常衮为考功郎中当在广德二年(764),可知,郎士元迁拾遗当在广德二年(764)或永泰元年(765)。
[郢州] 南朝宋建元年(454)置,治所在今夏口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隋开皇九年(589)改为鄂州。《元和郡县志图志》卷二一“郢州”:“本江夏郡云杜县之地。《周地图记》曰:‘蛮人酋渠田金生代居此地,常为边患,梁普通末,遣郢州刺史元树讨平之,因置新州。’后魏废帝二年,改为温州,因温水为名也。隋末,废温州县,并入安陆郡。武德四年,于今京山县重置温州,贞观十七年,废温州于长寿,改置郢州。”据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卷三考证,郎士元任拾遗之后,在大历后期又曾为员外郎,当在建中初,迁郢州刺史,卒年不可确考,约在建中末或贞元初。蒋寅《大历诗人生平事迹订补》,谓大历十年或十一年,郎士元出任郢州刺史,可从。
上一篇:《曲江春望二首》原文|笺释|赏析
下一篇:《题刘相公三湘图》原文|笺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