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2。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3。无因随远道4,结束佩吴钩。
层层写到,笔行精神,极简重,又极展拓,无愧擅场之目。
【校记】
1.缙,《全唐诗》注:一本无此字。又,一本作“奉送王相公赴范阳”,一作张继诗。
2.侍,《全唐诗》一作“拜”。
3.秋,《全唐诗》一作“愁”。
4.随,《全唐诗》一作“陪”。
【笺释】
[王相公缙] 《旧唐书》卷一一《代宗纪》,大历三年六月,“壬辰,幽州节度使、检校郎中、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怀仙为麾下兵马使朱希彩所杀。”又,“闰月庚申,宰臣充河南副元帅王缙兼幽州节度使。” 幽州,见刘长卿《穆林关北逢人归渔阳》注。钱起诗作“送王相公赴范阳”。
[黄阁] 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卷一五《礼志二》:“三公黄合,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合,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汉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丹墀] 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汉官仪》卷上:“尚书奏事于明光殿,省中以丹朱漆地曰丹墀。”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李嘉祐《送王端赴朝》:“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冕旒,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后遂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沈约《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韩愈《江陵途中寄三学士》:“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汤左相] 《史记》卷三《殷本纪》:“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此处以伊尹比拟王缙。
[周南化] 周南,因成周以南之地为周公旦的采邑,故称。后人认为《诗经·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汉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杜预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
[双旌] 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见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注。 易水,《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八“易州”:“易县,本汉故安县,属涿郡。文帝以申屠嘉为故安侯。隋开皇十六年,于汉故城西北隅置易县。故城即燕之南郡,周回约三十里。”“易水,一名故安河,出县西宽中谷。《周官》曰:‘并州,其浸涞、易。’燕太子丹送荆轲易水之上,即此水也。”
[塞草] 边塞青草。刘长卿《疲马》:“犹恋长城外,青青塞草春。”
[结束] 整治行装;装束,打扮。南朝梁褚翔《雁门太守行》:“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其一:“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仇兆鳌注:“结束,衣裳装束也。” 吴钩,代指神兵利器。《吴越春秋·吴王阖闾内传》:“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之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王曰:‘为钩者众,而子独求赏,何以异于众夫子之钩乎?’作钩者曰:‘吾之作钩也,贪而杀二子,衅成二钩。’王乃举众钩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钩甚多,形体相类,不知其所在。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曰:‘嗟乎!寡人诚负于子。’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钩,兵器名。《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放效尚方事。”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杜甫《后出塞五首》:“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辑评】
《苕溪渔隐诗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上》引《复斋漫录》:沈存中《笔谈》谓:“唐诗多有言吴钩者,刀名也,刃弯,领导同蛮谓之葛党刀。”余按《吴越春秋》:“吴王作钩,淬以人血。”试之以人也,吴钩始于此,岂存中忘之邪?……韩翃《送王相公》诗云:“结束佩吴钩。”
《诗薮内编·近体上》:钱制作富而章法多乖,刘篇什巨而句律时舛,盛之降而中也,二子实首倡之。间有一二,若皇甫冉《送归中丞》、司空曙《和常舍人》、韩翃《送王相公》……等作,整齐闳亮,稍协前规。
上一篇:《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原文|笺释|赏析
下一篇:《送李中丞赴商州》原文|笺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