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己,赵州人,大历五年进士,初授校书郎,后移疾江南,官杭州司马,卒。
【笺释】
[赵州] 《通典》卷一七八“赵郡”:“赵州,今理平棘县。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巨鹿二郡地,后汉属常山国,巨鹿郡地,兼置冀州。晋为赵国,亦置冀州。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齐改殷州为赵州,郡仍旧,隋改置栾州,炀帝改为赵州,寻复为赵郡。大唐为赵州,或为赵郡。”《元和郡县图志》卷一七“赵州”:“赵郡李氏旧宅,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后汉、魏以来山东旧族也,亦谓之‘三巷李家’,云东祖居巷之东,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宅巷’也。三祖李氏,亦有地属高邑县。”赵郡为李氏郡望。 李端,两《唐书》无传。《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旧唐书》卷一六三《李虞仲传》:“李虞仲,字见之,赵郡人。祖震,大理丞;父端,登进士第,工诗。”《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端,赵州人。”李端为诗人李嘉祐从侄。
[大历五年进士] 《极玄集·李端》:李端“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历校书郎,终杭州司马。”《郡斋读书志》卷四上、《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皆言李端为大历五年(770)进士。《唐才子传·李端》:“大历五年李抟榜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校书郎] 《唐六典》卷一〇“秘书省”:“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皆辨其纰缪,以正四库之图史焉。”《极玄集·李端》:“历校书郎。”李端任校书郎,当为大历五年进士登第后所授。卢纶有《早春归盩厔旧居欲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全唐诗》卷二七八)、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全唐诗》卷二九三),皆为大历中唱和之作。《旧唐书》卷一六三《李虞仲传》:“(李)端,登进士第,工诗。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时端先献警句云:‘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缣赏之。钱起曰:‘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愿赋一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暧曰:‘此愈工也。’起等始服。”
[移疾江南] 《旧唐书》卷一六三《李虞仲传》:“端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而卒。”《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亦曰:“后移疾江南,终杭州司马。”李端有《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代宗卒于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同年十月葬于元陵。李端此诗作于冬日,当是葬礼之后。疑李端不久即出任杭州司马。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全唐诗》卷二八六)曾记其在长安时状况:“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戅,郭最遂非雄。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杭州]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杭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吴、越二国之境。其地本名钱塘,《史记》云‘秦始皇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是也。汉属会稽,《吴志》注云:‘西部都尉理所。’陈祯明中置钱塘郡,隋平陈,废郡为州。”杭州为上州。司马,《唐六典》卷三〇:“(上州)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尹、少尹、别驾、长史、司马,掌贰府州之事,以纪纲众务,通判列曹,岁终则更入奏计。”《全唐诗》卷二九五卫象《伤李端》:“才子浮生促,泉台此路赊。官卑扬执戟,年少贾长沙。人去门栖鵩,灾成酒误蛇。唯余封禅草,留在茂陵家。”
上一篇:《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笺释|赏析
下一篇:《古别离二首》原文|笺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