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库分帷幄,儒衣事鼓鼙。兵连越徼外,寇尽海门西。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1。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行看佩金印2,岂得访丹梯。
起亦与李同法,五、六美袁,“受律”一联,谓凯旋之速也,意度闲逸,最佳。
【校记】
1.濯,《全唐诗》一作“跃”;耶,《全唐诗》一作“灵”。
2.金,《全唐诗》一作“侯”。
【笺释】
[袁郎中] 即袁傪。见本书卷四李嘉祐《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注。按:《全唐诗》卷一四八有刘长卿《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卷二〇七李嘉祐《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卷二五〇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
[武库] 掌管兵器的官署。《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此处借指军事。王维《为人祭某官文》:“既践文昌,来司武库。冀翟车之高足,为凤池之先路。” 帷幄,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力。”
[鼓鼙] 借指征战。《晋书》卷六〇《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必建将帅之勋。”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越徼] 南方边远之地。唐顾况《酬漳州张九使君》:“故人穷越徼,狂生起悲愁。”白居易《与陆庶诏》:“卿望重周行,寄分越徼。”
[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全疏勒] 疏勒,古西域诸国之一。王莽时称世善,唐名佉沙。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一带。其治疏勒城,即今疏勒县。东汉耿恭,于明帝时,在匈奴重兵包围下,坚守疏勒城,不受诱惑,全节而还,以此赞袁傪之功绩。《后汉书》卷四九《耿恭传》:“恭,字伯宗,(耿)国弟,(耿)广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抟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此处暗以耿恭比拟袁傪的战功。
[雪会稽] 《史记》卷四一《越王勾践世家》:“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犇翟,齐小白犇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此处以之喻指袁傪之荡平浙东袁晁义军。
[剡岭] 见本书卷四李嘉祐《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诗“剡县”注。
[耶溪] 即若耶溪。出浙江省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一名浣纱溪。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受律] 受命出师。唐郎士元《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班师] 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蔡沈集传:“班,还。”
[丹梯] 红色的台阶。指寻仙访道之路。唐宋之问《发端州初入西江》:“金陵有仙馆,即事寻丹梯。”杜甫《赠特进汝阳王》:“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邵宝之注:“丹梯,山上升仙之路。”
上一篇:《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原文|笺释|赏析
下一篇:《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笺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