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②。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入荒③。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④。
[注释]
①《燕饮歌》: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割剧辽东的公孙洲叛魏,
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率兵讨伐,路过司马懿故乡温县 (今属河
南),见到他的父老故旧,和他们燕饮。此歌是当时所作。《晋
书》 只称 “歌”,无题名; 《乐府诗集》称 《晋高祖歌》; 《燕饮
歌》这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毕力: 尽力。遐方: 远方。此句指奉命讨伐辽东。“毕力”,一作
“奉辞”。
③总齐入荒: 意为整顿、治理所有的地方。“入荒”,犹言八方。
④舞阳: 当时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舞阳在今河南舞阳东南。一本
作 “武阳”,疑误。
[赏析]
司马懿在三国是魏国的大将,在与吴、蜀作战时屡立战功。公孙渊起兵反魏,魏明帝又派司马懿领兵讨伐。这样,他逐渐地掌握了魏国的军权,为他子孙代魏建晋奠定了基础。据史籍记载,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对于他的为人,曹操曾有所察觉,还告诫过曹丕。但曹丕素来和司马懿关系很好。后来曹丕即位以至其子曹睿时都比较信任司马懿,用他为大将。这也许是由于当时魏国的宿将大部分去世,唯有他足以和诸葛亮对抗之故。但不管曹丕和曹睿对他采取什么态度,魏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司马懿还颇有疑虑。同时,曹睿在位时,大权基本上还有皇室手里,所以司马懿当时还不得不采取一定的 “韬晦”手段。这首诗正表现了他当时那种的心态。
这首诗的开首两句: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指曹操削平群雄,曹丕代汉自立,一时间平定了中原的战乱,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遭遇际会”以下四句,是说他自己受到朝廷的赏识,得以舒展才能,到远方去为皇帝出力。这本是很得意的事。所以紧接着说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在这两句中,实际上多少流露出他的野心。因为显贵以后在故乡作诗言志,这多少是以汉高祖刘邦自比。因为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后,曾到故乡沛地,作歌称: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现在司马懿的情况当然和汉高祖不同。他只是 “将扫群秽”,也就是说,这次出征尚未取得成功。不过就他主观意图来说,却要 “肃清万里,总齐入荒”。一旦达到这个目的,岂不是和汉高祖一样 “威加海内”? 话说到这里,他的野心岂非跃然纸上?这种口气对司马懿当时的处境,显然还是不合适的。于是他话锋一转,自称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意谓大功告成之后,就退职归家,在他舞阳侯的封地上养老。所谓 “待罪”,当然是自谦之词。这种口气颇似 《老子》所谓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人往往崇尚 “功成不受爵”,但司马懿已经身为 “舞阳侯”了,因此退到他封邑上去养老,不再做官,倒是更适合他的身分。这样说,不但可以避免朝廷对他的怀疑,也可以显示他的 “高尚风格”。
当然,这诗末二句并非什么由衷之言。从司马懿后来翦除异己,独揽大权的行为看来。实在和这二句大异其趣。所以明人钟惺评此诗云:“‘待罪’ 二字,老奸之言,孟德 (曹操) 说不出。” ( 《诗归》卷八)这是说曹操虽亦为奸雄,但还没有司马懿自称“待罪”那样虚伪。
这首诗在历来的选本中很少被收录,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很少感情色彩,一味讲建功立业之事,并无抒情成分。所以钟惺认为他的 “一种阴鸷之性,似纯用以取天下,而文章、山水、朋友、闺房之趣,略不以分其心”。(同上) 钟惺还把它和曹操的诗相比较,认为曹操 “有热处”,司马懿则“一味冷”。他所谓“热”和“冷”,就是指真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确实只有“取天下”的冰冷打算,并无一点抒情的意味。所以不大为过去的读者所喜爱。
但是,此诗虽然缺乏抒情意味,却并不是没有它的特点。这种冰冷的语言未始不表现司马懿的某些性格。诗中像“天地开辟”二句、“肃清万里”两句,气魄都比较阔大,显出了司马懿胸怀大志的一面。所以明人谭元春也说此诗 “气象体裁”不是一般人所作,可以一望而知。古人之不满司马懿,大抵还因为晋之代魏是 “篡弑”之故。其实王朝更迭的是非和古人所谓“君臣之分”,在今天实在并无再加指责之必要。从此诗中多少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某些性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还可以研究它的一个原因。
上一篇:魏文帝·曹丕《燕歌行》
下一篇:南唐国主·李煜《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