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1
黄州真在井底,杳不闻乡国信息,不审比日起居何如2?郎娘各安否3? 此中凡百粗遣4,江上弄水挑菜,便过一日。每见一邸报5,须数人下狱得罪,方朝廷综核名实6,虽才者犹不堪其任,况仆顽钝如此,其废弃固宜7。但有少望8,或圣恩许归田里,得款段一仆9,与子众丈、杨文宗之流10,往来瑞草桥,夜还何村,与君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存道奄忽11,使我至今酸辛,其家亦安在? 人还详示数字。余惟万万保爱。
1王元直:即王箴,字元直。苏轼的妻弟 2审:详知,明悉 比日:近日。3郎娘:称男性晚辈为郎,年长女性为娘。4粗遣:大致过得去。5邸(di)报:指朝廷官报。6方:正当。综核名实:综查考核名与实是否相符。7“况仆”二句:意为何况我如此愚顽迟钝,我的被贬本来就是应该的。8但:仅,只。少望:小小的希望9款段:原意为马行迟缓貌。此指龙钟老态。10子众:王庆源,字子众,王元直的叔父,苏轼的叔丈人。丈:古时对老者的尊称。杨文宗: 一作杨宗文,字君素,苏轼的长辈。11存道:杨从,字存道,以学行名闻乡里。奄忽:突然去世
【析点】 元丰三年(1080)九月,王箴从四川派人来贬所黄州问候苏轼,苏轼写此信作答。
信中作者对自己的日常起居以“江上弄水挑菜,便过一日”一笔带过,而以谈心境感受为主。谈遭贬,说“况仆顽钝如此,其废弃固宜”,分明是自我嘲讽,宽慰人心之语,绝非真心话也。谈“少望”,则流露真情:寄望圣恩,是他思想体系中儒家基底的反映;“许归田里”则又是道家避世的哲学。作者信中一一涉想与故友亲朋在乡国田里怡然相处的其情其景:白日里走亲访友,四处游乐玩赏;夜里回到何村,在月光下的庄门前,一边吃着瓜子炒豆,一边促膝对坐,谈天说地恬淡闲适,其乐融融。“不知当复有此日否”则恍悟身处贬地,尚蒙赦无期,不免黯然神伤。信之首尾叙说家常细事,探听“乡国信息”。凡人情感,前后呼应,言辞哀婉,感人不已。
苏轼初贬黄州,思想感情上经历着复杂而又激烈的变化。他对自己的遭遇是深为不平的。但由于“乌台诗案”的覆车之鉴,他又只能常以自嘲自讽来摆脱内心的愤懑。即使在这封家书中亦不得一吐为快。在全篇平实冲淡的行文中,一股悲怆之情若隐若现
上一篇:《与毅儒八弟》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与程秀才书》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