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汝亨2
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3,修约不同体4,坐卧徙倚不同境5,其状千变。山色之落眼光亦尔,其至者不容言也6。
庚戌春晚7,予游黄山,有记,自谓三十六峰之美略尽。而元素后予往,以秋月,所为记简而整,有与不同者,取境使然。海子光明顶上8,元素独饶取9;而予所快览丹台之云气10,与石笋上下之峰幻11,元素不尽也。虽然,亦各言其美也已夫。
美人人宫见妒,而吾辈入山岂相妒耶? 书之发览者一笑。
1本文是作者为友人姚元素《黄山记》所作的小引。引:文体名。同序。2黄汝亨(生卒年不详):字贞父,明万历间人。有《寓林集》、《天目记游》等。3“颦(pin)笑”句:意为都是颦、笑,但出于不同的情感,其颦笑之貌亦不同。颦:蹙眉。4“修约”句:意为同是“修约”(修美绰约),但不同的美人其修约又各不同。5“坐卧”句:意为同是坐卧徙倚,但在不同的境中又有不同的情态。徙倚:徘徊。6至:极致。不容言:口说不出。7庚戌:即1610年。8海子光明顶:黄山景点。9饶取:意为多有描写。10丹合:黄山景点。11石笋:长条状的岩石。
【析点】 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于同一审美对象,由于审美主体的心境、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所获得的美感也因此不同。作者在游历黄山之后,自以为其三十六峰之美已尽情领略,不意友人姚元素所作《黄山记》于黄山之美另有发现。这虽然与审美对象本身有关,秋天的黄山和晚春的黄山毕竟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因为两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审美情趣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描写黄山时“取境”的不一致。作者对丹台之云气和石笋之峰幻饶有兴趣,而姚元素对海子光明顶则情有独钟。
把游赏名山比作观看美人固然不很恰当(因为美人是有情感的),却也使本文平添几许生动。至于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语言的俏皮风趣更毋庸赘论
上一篇:《好书三病》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子侨包藏祸心》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