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廖燕1
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2,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若必欲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又落第二义矣3。世人有题目始寻文章,余则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犹有悲借泪以出,非有泪始悲也。
题目是众人的,文章是自己的,故千古有同一题目,无同一文章。
1廖燕(1644-1705):号柴舟,清代文学家,有《二十七松堂集》。2事:指写文章。3第二义:即次等。
【析点】 这篇杂谈共三段文字,各独立成章;而其中又有着内在逻辑联系,浑然一体,可谓“杂”而有序。这是篇文论之作,其中有作者独到见地和精彩阐发,却没有一般议论文的板滞、说教,读来平易亲切,犹如促膝谈心,可见作者深得“谈”的艺术之妙。
第一段,从一般文章的优劣谈写作的得失,主张作文要“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反对“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即文章需有真情实感且情挚意深方能感染人,打动人。此论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点鲜明、突出。
第二段,从个人不同于世人的写作方法谈写作主张。“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是说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不可为作文而作文。第一段是此段议论的前提,此段是第一段的深层阐发。这里以“悲”与“泪”做比,其比喻论证既有服人之力,又形象多趣。
第三段既是由前两段推演出的结论,又是对前文的进一步发挥。今人所说,作家的遭遇不同,阅历有异,气质相殊,学养有别,文章宛若人面,千人千面,这一认识莫非源于廖夫子此论
上一篇:《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岳阳纪行》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