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皇甫谧
王斗者,齐人也2。修道不仕3,与颜斶并时4。曾造齐宣王门5,欲见宣王。宣王使谒者延斗人6,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7,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谒者还报,王曰:“先生徐之8,寡人请从9。”王趋而迎之于门,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10,守社稷11,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12。”斗曰:“王之忧国忧民,不若王之爱尺縠也13。”王曰:“何谓也?”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14? 为能之也。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也15。故臣曰不如爱尺縠也。”王起谢日16:“寡人有罪于国家矣。”于是举士五人17,任之以官。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
1本文是《高士传》中的王斗传,标题为后人所加。2齐:战国时齐国。3不仕:不做官。4颜斶(chu):战国时齐国人,拒官不做。5造:到。齐宣王:战国初期齐国君主。6谒者:负责接待的官吏。延:请。7趋:小步快走,这是古代在尊长面前的礼节。8徐之:慢慢地。9寡人: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请从:意为请求按您的意思做。10奉:祀奉。先君:祖先。宗庙:祭祀祖先的庙。11守社稷:保住国家。12正谏:正面规劝。不讳:不隐讳。13尺縠(hu):一尺长的纶纱。14左右便(pian)僻(bi):身边亲幸的小人。辟,通嬖。15无使:不任用。16谢:谢罪。17举:选拔。
【析点】 好一个王斗,齐宣王请他进宫他竟敢说:“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下臣“趋见”君王,不仅是“礼”,而且是“理”,更是“法”。王斗当时敢于提这样一个尖锐问题,自然是有胆,但若没有识也提不出来。此外,王斗是来向齐宣王进谏,要他举贤纳士治理齐国,这个礼遇问题的提出至少有退与进的两方面用意。若宣王重“势”,王斗便“退”,不再进谏;若宣王“趋见斗”,王斗便“进”,因宣王有“好士”之愿。由此足见王斗还颇有才略。
王斗更富辩才。你看他紧紧抓住宣王要“奉宗庙”“守社稷”的心理,针锋相对地提出:“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尺縠”。这个对比一重一轻似两不关联,不能不使齐宣王由困惑而震惊而猛醒,终于纳谏。当然,齐宣王若是个昏君,王斗的讽谏也成枉然,这是另当别论的事了。
文尾“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突出了王斗在齐国史上的地位,与开头说王斗“修道不仕”相映生辉,显示出王斗的高洁
上一篇:《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王积薪闻棋》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