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2
鹿畏貙3,驱畏虎,虎畏罴。罴之状,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4。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5,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6。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7。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8。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9。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10,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1罴(pi):熊类猛兽。说: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一般兼有叙述和议论。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有《柳河东集》。3貙(chu):兽名,形似狸但较大。绝:极。5竹:指箫、笛类乐器。6寂寂:悄悄地。矢:箭。罂(ying)火:用瓦器装火药。之:往。7为虎:作虎鸣。8亡:逃亡。9捽(zuo):揪住。挽:撕。10恃外:依靠外力。
【析点】 虽说是一物降一物,但如果辗转而至降不住的时候就要倒霉了,《罴说》演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味仰仗外力欺世盗名不会有好下场。这对于斥责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不善内而恃外”是有一定意义的。若从另一个角度看,寓言又启示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才智与本领。
故事写得简练而又明晰。前三句九个字交代了四种动物一个畏惧一个的关系,为故事铺设了开展情节的基础;猎人能“为百兽之音”,这是故事展开情节的条件;交代罴的本领特别是“甚害人”三字,预示了故事的结局。因此,当猎人入山为鹿鸣以诱鹿时,我们已经可隐约探知故事的全貌了。但情节的发展中,作者不采用民间故事常用的“循环重复”的手法,而是以简净的有变化的语句,互相补充的手法,把猎人从射猎至死亡的全过程勾勒得完整而清晰,免去了琐屑与重复。这正是故事情节已在人意料之中,表述手法却出人意料。作者也并非一味求简,对罴的形貌、猎人入山的情状,也有具体描述,增加了故事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上一篇:《绿豆》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翁文恭公日记一则》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