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渔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1,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2,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1打嗳(ai ):打嗝。2“予尝”句:意为我曾受过别人吃萝卜打嗝气味的伤害。
【析点】 萝卜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小菜,它既没有鸡鸭鱼肉的肥美,更没有海味山珍的名贵,但切成细丝,伴醋等佐料,“下粥最宜”。读着李渔所写的这种吃法,我们也不免口生清爽鲜脆之感,难怪李渔对之“食”有独钟。不过萝卜也有“缺点”,吃后打嗝,有点令人生厌,所以李渔一度“欲绝而弗食”。但是,萝卜又异于葱蒜,“熟则不臭”,所以但吃无妨。由“最宜”到“欲绝”再到“勿禁”,三转三折,三咏三叹,叙写萝卜,即使不算“淋漓”,也说得上“尽致”。但更绝的是在这转折咏叹之中,作者更有一段奇思妙想:萝卜的“生则臭,熟则不臭”,“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的人相同,由物而联想及人,这正是我国咏物的优良传统。李渔把咏物诗的手段移注到咏物的笔记短文上,开拓了短文的境界,而给读者以启示:人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初期印象未必就是其全面或本质,识人、交人、用人,不可以第一印象定取舍。“宽小过,总大纲”(《后汉书·班超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李渔从小小的萝卜,生发出了这样的大道理。
短文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发掘出前人未见的事理,叙写出前人未有的情怀,这是李渔这篇咏物散文的独到之处
上一篇:《莲花洞》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萝庵游赏小志二则》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