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赏析·《祭母文》(宋定国)
高堂仙逝,摧我五内;抢地呼天,祭我娘亲!
我娘高风,明晓大义;奉公守法,通情达理。
我娘亮节,忍让宽容;敬老爱幼,和睦乡邻。
我娘慈善,充满爱心;乐善好施,扶困济贫。
我娘懿范,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我娘坚强,处危应变;忍辱负重,韧渡难关。
我娘贤惠,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支撑家门。
我娘情笃,疼儿爱女;抚育体贴,呵护备至。
呜呼! 一想到娘对儿的疼爱,儿就不由痛切心骨,长歌当哭。
娘啊,天底下当娘的很少有不疼爱儿子的,可像娘这样,含辛茹苦地拉扯儿,一辈子不曾打骂、责怪和抱怨过的,恐怕不多呀!
娘啊,您把儿当做心肝宝贝儿,单是哺乳,就长达好几岁呀!儿之所以至今体格强健,与娘对儿的乳养期少有的长关系极大呀!
娘啊,儿小时非常淘气、调鬼,但不管儿多么淘气、调鬼,娘始终耐着性子爱儿疼儿,即使当儿调鬼调得让娘一时急得无奈地举起了手,而旁人也故意激您“看啊,这次可真要打了”时,而娘的巴掌还是没肯落到儿的身上啊!
娘啊,您把儿当做掌上明珠,却从不握在手心不放,而是任凭儿自由自在地玩耍,充当“孩子王”!娘疼儿却不娇惯,早在上学前,就带儿学会了许多农活儿,而从上小学起,娘就撒手让儿自己主宰自己,什么都由着儿,从不过问、督促儿的学业,从不干涉儿的任何决定。像娘这样疼儿却不娇惯,更不遏制儿的自由发展的娘亲,天底下也恐怕不多呀!
娘啊,您爱儿远远胜过爱您自己,可儿对您,直到上了高中,却还不大懂得体谅、孝敬,有时还顶撞您,可娘依然把儿当做小孩儿,不计较,即使当别人故意激您时,娘也只是莞尔一笑:“俺的小子,说什么俺都不嫌! ”
娘啊,甚至在人祸胜于天灾的“三年困难时期”,爹遭权奸和小人陷害而身陷囹圄,您的身心遭受空前创痛和困厄,特别需要宽慰的岁月,儿都不大知道主动地宽慰您,反而有时用“清一色”的教条话语刺白您! 哎,儿多么书呆子气呀!此时想起,儿的心好悔、好痛啊!儿只知道照政治说教的一套去想去做,而对人情事理知道得实在太晚、太少哇!
娘啊,由于儿对人情事理的晚知和少知,使您承受了本该由儿为娘分担一些的太多的苦难呀!人家当娘的很快就能得到儿的慰藉,可娘从儿这里却得到的很晚、很少啊!
娘啊,您疼儿并不像有的家长那样“护犊子”! 遇到孩子们打架,娘总是先训导自己的儿女!娘不单疼爱自己的骨肉,对于别人的儿女也一样疼爱啊!一有什么稀罕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只要有别的孩子在,娘总是先尽给他们。娘把这解释为待人接物中的“先远后近”、先人后己。娘常说:“孩子的小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也最容易受到滋润。要是大人们也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疼别人的孩子,那不光使孩子们玩得开心,也容易使他们的小心灵受到滋润,从小就长出一颗好心眼儿。”娘说的“好心眼儿”就是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爱心”啊!
娘啊,您这一“先远后近”、先人后己的待人接物原则,不光用在对待孩子们身上啊! 通观娘的一生,您待谁都是这样啊! “先远后近”,先陌生,后熟识;先外人,后自家;先别人,后自己。把陌生人、外人、别人统统照顾好了,最后才顾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信守此道。这就是您啊,儿的至亲至爱的娘!
娘啊,在您跟爹成家后的最初十几年里,爹在外行医,见大娘和小婶夫妇成天形影不离、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您何尝不热盼爹能回到家乡,既可施展才干又可顾家,过“两全其美”的日子!可是,为了抗日,娘忍受着失去两个儿子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了一位普通妇女难得的深明大义呀!
娘啊,儿清清楚楚地记得您第一次跟儿讲述“牛郎和织女”故事的情景。娘指着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讲得是那样神奇迷人! 娘说一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里,牵牛郎就担着一儿一女赶到“鹊桥”跟织女相会。而每逢这天晚上,只要晴天,娘总是带儿跟姐到院里,指着天上那已经靠得很近的牛郎和织女星,高兴地说:“看啊,他们一家四口又团圆了啊! ”从娘快乐的神情中,儿看出娘是那么为他们一家人的团聚而庆幸和开心! 望着茫茫银河及其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儿幻想长上翅膀飞到天上,去抱打不平……可儿那时实在太傻,还不知道体谅娘在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家团聚而庆幸时,心里是多么期盼在外行医的爹回来团聚啊! 即使当娘喃喃地感慨“咱们家跟他们一样,也是一家四口”时,儿也未能体察出娘的心境啊!
娘啊,在那日寇烧杀掳掠的消息时不时传来的日日夜夜,娘是多么地挂念在外的爹呀! 在漆黑的夜晚,娘常搂着儿跟姐忐忑不安地谛听窗外的动静,而当我们睡下后,娘又常独自悄悄地站到当院,瞅着那天上的银河和隔岸相望的牛郎、织女星发愣……
娘啊,当汉奸马喜子领着鬼子那天一早把爹堵在家门口,鬼子用刺刀穿透爹的长袍擦着肚皮而过时,您的担惊受怕简直到了难于承受的程度! 解放后,娘不止一次地把爹当时穿的那件长袍拿出来,指着腰部的一个破洞说:“这就是那次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的窟窿!就差一丁点儿没扎到你爹的肚子!哎,多让人后怕呀!”所以在那次脱险后,娘苦苦央求、乃至逼爹赶紧往家乡搬迁的急切心情,儿完全能体味得出啊!可是,当经过一番努力,眼巴巴地盼到爹就要搬回来时,爹却又变了卦!娘当时的不满和气恼是可想而知的。但当爹把原因向娘讲明,说是地下抗日民主政府与游击队的需要和挽留,为的是让爹更便于为抗日军民淘换药材后,深明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娘,就什么也没说,再一次以顽强的毅力强压住内心的渴望、担心和焦虑,以小家服从了大家!
娘啊,您没有多少文化,更没学过什么成套的理论,可对于民族大义、人间道义的深刻理解和自觉恪守,却胜过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啊!
娘啊,您把个人的苦难和痛苦撇在一边,而把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搁在前头,体现出一种高尚品德,一种亿万普通百姓自古就共有的高尚情操,一缕中华魂哪! 这样的民族之魂扎根在像娘这样的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身上、心底,坚如磐石,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内聚力、凝聚力和御辱力,从来、也永远不会为任何邪恶势力和内忧外患所摧垮,而始终屹立于地球东方的伟大力量之源呀!
娘啊,您的懿范在咱家乡是出了名的,而您大半辈子所吃的苦、受的罪,也同样是在咱家乡出了名的呀!
娘啊,当爹常年在外行医时,您独自承担抚育儿女与挑家过日子的重担,且不说儿的两个哥哥的不幸夭折,给娘造成的巨大心灵创伤;也且不说在战争年代,娘时不时拖儿带女地逃难;单说您既当里又当外,除了操持家务,还园里来、地里去,一双裹过的小脚,连通常只有壮汉才干的像起粪、浇园之类的重活儿,您都干过呀!儿至今清楚地记得,您把捆在腰里的绳子系在井台的树上,摇辘辘浇园的情景。又圆又大又深又黑的井筒,儿就是扒着瞅瞅,也不由心惊胆战,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不寒而栗呀!
娘啊,在那罕见的饥荒严重的1959—1961年的“困难时期”,尤其当家父身陷囹圄后,您更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厄之中。物质上,娘虽然没被饿死,可牙齿没掉就半拉半拉地朽了,牙床也溃烂得不成型,以至晚年连镶都不能够。精神上,由于儿跟姐当时都在外上学,娘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时常暗自饮泣,陪伴您的惟有那台德式座钟的凄凉的嘀嗒声啊!
娘啊,在家父去世前患病的一年多里,您为了不给儿女多添负担,为了多挣点儿工分,一边照顾爹爹,一边还起早贪黑地垫圈沤肥,以至累成心脏病……现在想起,怎不叫儿煎肠割肚,泪穿心底!
娘啊,娘! 儿从北大毕业后,“文革”动乱和“臭老九”的厄运把儿抛入苦难的泥淖,使儿颠沛流离于塞外、关中、华北,用非所学,经济拮据,未能如愿地竭尽人子之道,可您不但没有对儿埋怨过一句,而且还总想方设法为儿分忧解愁啊! 即使到了为多种病魔折磨的耄耋之年,依然用您全副的身心疼爱着儿啊!
娘啊,当儿跟姐在艰难的困境中挣扎时,惟有您无私、无图、无限、无悔地给予疼爱呀! 即使您自己身上还有一点点儿余热,也要用来温暖儿女啊!
娘啊,您给予儿的疼爱和温暖,在天地间无人可比,无人可替呀!
娘啊,您一直像天一样,用阳光雨露沐浴着儿,使儿不但生就一副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一个健康的头脑,从而保证了儿在漫长的求索道路上,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跨越障碍,挣脱绳索,不断进取啊!
娘啊! 每当儿不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而情绪不佳时,一想到您,儿就像看到了晴空万里的蓝天,立刻将不良情绪驱散了! 自然的天说不定什么时候变脸,刚把阳光雨露洒向人间,旋即又把尘暴洪涝抛给人世! 可娘给予儿的天却从来不曾这样,而是始终如一的晴朗而湛蓝,温暖而和煦啊!
娘啊,哪怕当您老即使奄奄一息地卧病在床,不管遭遇怎样的世态炎凉,儿都觉得有个依靠,而不曾感到孤独和恐惧,可如今娘走了,儿一下就失去了依靠,孤独和恐惧等一股脑地袭来,裹住儿的身心啊!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怎么用功念书的道理!可儿从娘做事的兢兢业业和不辞辛苦中,很早就悟出了上学必须用功和发奋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在待人接物中如何诚实、守信的道理,可儿从娘的待人接物中,看到并学到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过儿如何自立、自强的道理,可儿从娘多年独自挑家过日子的言谈举止中,深悟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您从来没有教育过儿怎样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道理,可儿从娘那要强,不为天灾人祸所折服的顽强毅力中,悟到并学到了这样的道理呀!
娘啊,儿从您一生的言行中不断地体味出越来越多,永远体味不尽的道理啊!
娘啊,儿回想起来,您给予儿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完全建立在自觉和自省基础之上的,自然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啊! 从牢固和持久性上说,这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和训诫更富有成效。因为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不知不觉、循序渐进的符合人的灵肉成长规律的方式,开启人的心扉,启迪人的理智并逐渐把它们积淀下来,达到某种境界的呀!
娘啊,要是有人问儿此生最大的幸事是什么? 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儿遇到了世上一个慈爱无比,把全副身心和疼爱都无私、无限、无图、无悔地给了儿的伟大娘亲!是娘无私、无限、无图、无悔的母爱,给了儿巨大的动力,使儿不仅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勤奋求索,而且在充满坎坷的逆境中奋力拼搏啊!
娘啊,您是上天赐给儿的一部蕴涵丰富的开卷宝典,是上天赐给儿的一台动力不竭的发动机呀!
娘啊,儿大学毕业后所遭遇的十多年政治高压和经济困顿等所导致的穷困潦倒的生活,使儿未能好好地履行孝道,以至让一天天年老的爹娘依然过着自食其力且愁吃愁喝的艰苦日子。直到晚年定居北京后,娘才总算渐渐过上了比较舒心的日子!
娘啊,娘!您在1977年爹去世后定居北京,起初跟儿女们过的仍是比在老家强不了多少的日子。尽管儿跟姐都尽量做点儿岔样的给娘吃,可您总是匀给孩子们。儿跟姐的5个子女,全都得到过您的精心抚育啊! 到上世纪80年代初,儿跟姐的日子渐渐好过后,娘才算开始享点儿福了。记得有一次在中央团校“万叶亭”前的空地上,娘兴奋地俩手分别挽着儿跟姐的胳膊,一边扭动着身子一边乐呵呵地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我多有福气呀!”这是娘70岁后才蹦出口的心里话呀!当时,儿多么希望时间停驻,好让娘多享受享受这天伦之乐呀!可是,老天无眼,岁月无情,10年后,1996年5月,当儿跟姐搀扶娘登上天安门城楼,俯瞰那据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内广场时,娘的神思已经显得迟钝了!
娘啊,即使当您晚年糊涂得很厉害时,可在疼爱儿女上却不糊涂啊! 只要不病得昏迷,娘是既不肯吃药也不让打针,不忍给儿女破费呀! 1994年初,虚脱后送娘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本已联系好让娘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可娘一醒过来,就一分钟也不在医院呆了。在尔后的几年里,娘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渐渐不知道季节,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饥饱,不认识饭食,后来竟连儿跟姐也不认识了。到1999年4月患一场重感冒后,症状更是急转直下,一下变得吃不了、懒得动,腰板也有些弯了……2000年2月,突如其来的脑栓塞使娘从此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景况一年不如一年……
娘啊,在您的晚年,尤其是卧病不起的6年多里,虽然我们想方设法地给您变着花样做饭喂食,凡是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可以说都吃遍了。可儿知道,假若娘不糊涂,您老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儿女这样做呀! 要是说娘享了点儿“口福”的话,也就是这几年呀! 可这算是“享福”吗!? 当娘吃这些食品时,“好”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像健康人吃饭时的样子;而不好的时候,则是靠姐一点儿一点儿地喂呀! 一碗糊糊,有时要喂上几次、十几次啊……这叫怎样的“享福”啊?! 这种“享福”背后所蕴藏的苦楚,惟有我们做儿女的能体味得出啊!
娘啊,每逢瞅着您那消瘦的面容,失神的目光,尤其是好不容易喂到嘴里的食物咀嚼半天又吐了出来时,儿的心就禁不住呻吟,就禁不住想仰天长啸——
“天公”啊,您不公! 为什么让那些权奸污吏和为非作歹之辈活得逍遥自在,却让娘这样勤俭善良仁慈的平民百姓,活得这样苦,这样累!
“神明”啊,您不明! 您为什么不让娘多活几年,好让我这个不肖子好好弥补弥补欠娘的情啊!
娘啊,娘!您给予儿的实在太多太多,而儿回报给您的实在太少太少了!您这样受苦受罪地离去,实在让儿心不甘啊!
娘啊,您的离去,是儿今生所遭遇的最大损失!儿的身心沉入冰冷的水底,真是觉得冷彻心骨,痛苦难耐呀!
娘啊,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了儿孙和亲友们的心里,留在了乡亲们的心里。尤其您那为乡亲们所公认的美德,更永远地留驻在人世间!
娘啊,尽管儿从书本上看到过无数有关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文字,但真正让儿懂得和体会到母爱和劳动妇女伟大的,是娘的言行啊!
娘啊,您一生的言谈举止,反反复复地证明和体现出母爱和劳动妇女的伟大。这是一种由对儿女的无私疼爱和付出,对至爱亲朋和乡亲、邻里及一切人的通情达理与亲和、爱怜、谦让、宽容,“先远后近”、先人后己,以及对民族大义和人间道义的深晓与恪守所铸成的伟大! 这是由淳朴、勤俭、善良、诚实、谦和与仁爱等等美德所自然促成的伟大,一种没有丝毫雕饰和做作的伟大呀!
这是一种母性的伟大,一种普普通通农村劳动妇女的伟大!
这是一种平凡的伟大,是扎根于普通百姓的肥田沃土,完全由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打制的一砖一瓦堆砌而成,熔铸着个人的心血、才智、德操和奉献,完全出自个人人格、人性的自发而自然地流露和凝结,使人能够亲切地体味、享受,晶莹剔透,朴实无华的伟大啊!
娘啊,您的懿范永昭日月!
娘啊,您走了,儿也成了没娘的孩儿!娘的第四代、儿的第三代虽然已经上学,儿也算是个老人了,可真的忍受不了这没娘的滋味儿啊!
情不自已,呼天抢地。天地呜咽,风雨号泣。
驾返瑶池,母仪千古。强忍悲痛,笔抖字涕。
儿定国哭祭
2005年9月9日初稿,2006年清明改定
补白:
《祭母文》在为母亲出殡时张贴在老家的胡同口的墙壁上,后收入《娘啊,娘!》的附录,并在网上发表。根据网友读者的建议在清明节前修改后于2006年4月1日在网上单独发表后,看到网友的评论和建议,认为许多意见和建议都很好,故又作了修改,特在我们国家这个传统的祭念亲人的日子重新发表,以表达我对母亲还一直割舍不了的缅怀之情。恳望编辑和网友读者理解,并趁机表示我对你们的真诚谢忱! 欢迎继续批评、赐教!
宋定国2006年4月5日于北京紫竹轩
上一篇: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宋得顺先生墓志铭》(李光俊)
下一篇: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田公讳种玉先生之墓志》(高振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