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东陵侯既废 【1】, 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2】。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 久蛰者思启 【3】, 久懑者思嚏 【4】。吾闻之: ‘蓄极则泄, 闷极则达, 热极则风, 壅极则通。一冬一春, 靡屈不伸 【5】; 一起一伏, 无往不复。’仆窃有疑 【6】, 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 则君侯已喻之矣 【7】, 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 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 天道何亲 【8】? 惟德之亲;鬼神何灵? 因人而灵。夫蓍 【9】, 枯草也; 龟 【10】,枯骨也; 物也。人, 灵于物者也, 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 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 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荒榛断梗【11】, 昔日之琼蕤玉树也【12】; 露蚕风蝉, 昔日之‘凤笙’、‘龙笛’也【13】; 鬼磷萤火【14】, 昔日之金缸华烛也【15】; 秋荼春荠 【16】; 昔日之象白驼峰也【17】;丹枫白荻【18】, 昔日之蜀锦齐纨也【19】。昔日之所无, 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 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 华开者谢【20】; 一春一秋, 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注释】
【1】东陵侯:秦人邵平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其于长安东种爪为生。
【2】司马季主:西汉初年人,以占卜闻名。卜:占卜,指古人用龟甲、蓍草等预测吉凶的活动。
【3】蛰(zhi):虫类冬眠。启:开,出来。
【4】懑(men):闷。嚏ti:打喷嚏。
【5】靡:无;没有。
【6】仆: 自称谦词。
【7】喻:明了,明白。
【8】天道:上天的意志。
【9】蓍(shi):草名,古人用其茎进行占卜。
【10】龟:即龟甲,亦为古人占卜之用具。
【11】榛(zhen):树丛。梗:草木枯枝。
【12】蕤(rui):原意为花朵下垂貌,这里指花朵。
【13】风笙龙笛:并为乐器名。因像龙凤之形或饰有龙凤彩绘,故称。这里指悦耳的音乐。
【14】鬼磷:即磷火。夜间火焰呈淡绿色,旧时人有的认为它是鬼火。
【15】金缸:金属容器,古时用来作灯照明。
【16】荼(tu):菜名,味苦。荠(ji):菜名,味甘。
【17】象白:即象鼻。白,古“鼻”字。驼峰:骆驼的肉峰。
【18】枫:即枫树,叶经霜变红,故称丹枫。荻:草名,其花白色,故称白荻。
【19】蜀锦齐纨:指四川出产的锦和山东出产的纨。纨:绢。
【20】华:花。
【赏析】
这是一篇说明义理的文章,跟一般的说理文相比,作者避免了同类文体的泛泛议论,而采取鲜明生动的形象对比运思行文,因此更收到了说理的效果。
全文可分两段。
东陵侯的问卜为第一段。
东陵侯在秦时为侯, 在汉却下落成了庶人。这对其来说, 自然不是什么值得荣耀的事情。他虽然也认识到了“蓄极则泄, 闷极则达, 热极则风, 壅极则通”的道理, 但由于“身在此山中”, 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便只好借问卜来寻找解脱。
司马季主对东陵侯的回答为文章的第二段。
在这一段中, 司马季主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精神, 而否定了占卜的偶然性和荒唐。“鬼神何灵, 因人而灵”,“人, 灵于物者也, 何不自听而听于物”的观点, 反映出作者进步的思想认识。在这一段中, 作者阐述了事物发展的相对性, 又论析了它们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并且也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应该说, 作者在这里阐述和表明的一切, 对于中国古代哲人来讲都不陌生, 如 《老子》、《庄子》等一些道家著所论证的大多就都有这种意味, 而苏轼于 《前赤壁赋》中写下的那句“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名言, 简直更可以看作为本文的结论。刘基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只是复述前人已表达过的思想的情况下, 仍为人们所乐道, 所欣赏, 原因就在于他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了。
当然, 这篇文章尽管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 具有较为深刻、启人心性的思想, 但其中无比深沉的感慨与难以排遣的牢骚还是明显可感的。这篇文章虽然采取了主客问答的形式, 但无论是提问或是解答, 都表明了旨在寻找自我解脱这一目的。问者的困惑, 实际上也就是答者的困惑, 而答者的困惑归根到底也是作者本人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因此从总的方面看, 作品所集中反映的无非是一种委运任化的生活态度。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第一, 本文选自作者的 《郁离子》一书, 书中所叙大部分故属于寓言。既是寓言, 便不可避免地带有寓言的两大特点——说理与虚构。作者假托东陵侯与司马季主二人之口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至于东陵侯在失意之后是否真地去向司马季主问卜, 则不见于史书记载。作者借一个平生遭际大起大落的人物, 暗寓自己的身世, 又借善卜者司马季主的答话来宣泄个人胸中的郁闷, 这一点明显地受到先秦寓言的影响。
第二, 行文中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在语意上造成一种不可遏止的气势。其修辞方法主要为排比与对比。如从“是故碎瓦颓垣, 昔日之歌楼舞馆也”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共采取了十个排比句式, 这些排比句式既生动又形象地把所要表达的东西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另外在这些排比中, 作者又巧妙地加入了对比, 因而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结构更加紧凑。作者感情的交替跌宕跃然纸上。
第三, 作者于本文中虽旨在说理, 但议论之句极少。如作者无论是强调人生的变化无常,或阐述世事的飘乎无定,都借助了具体的事例,而不是流于简单的空泛议论。因此读来给人一种具体生动的感觉。
上一篇:《古文观止·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刘基·司马季主论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