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韩愈·杂说四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⑤,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姓孙名阳,字伯乐,以善于识别马的好坏而著称。②骈 (pian): 并,同。枥 (li): 马槽。③粟: 泛指谷类,此处指饲料。石 (da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又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④食 (si) 马者:喂马的人。食,同“饲”。⑤策: 马鞭。此处作动词用,鞭打,驾驭。材: 此处指马的食量。“鸣之”句: 吆喝它时不能了解它的心意。鸣,指人吆喝,或说指马叫。
【译文】 世上先有善于相马的伯乐,然后才会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本来常常存在,可是伯乐却不是常常有。所以,即使有匹该出名的马,也只能埋没在养马人的手里,和平常的马一道死在马厩里,不可能凭借其跑千里的才力而受到称赞。
马群中有那能够日行千里的马,每顿食量也许可吃得一石谷子。养马人不知道它是能跑千里的良马,不按千里马的食量喂养它。这匹马啊,即使有驰骋千里的能力,但由于吃得不饱,精力不充足,出色的才力就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一天跑上千里路呢?
驱使它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它的才力供给饲料,听到它嘶鸣又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反而手执马鞭指着它说: “天下没有好马!” 唉,是当真没有好马呢? 还是不认得千里马呢?
【鉴赏】 韩愈在二十八岁时,曾三次上书宰相,宰相置之不理,他同时还目睹众多同辈和青年怀才不遇的惨状,因而满腹激情溢于言表,故在《杂说四》中以马设喻,反映了当政者不能识别人才,粗暴压制人才的状况,为在封建制度下被埋没而穷愁潦倒的才人抒感慨、鸣不平。全文层层深入、说理透辟,跌宕活泼、颇有气势,可谓语短气盛、感慨良深,表现了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愤懑。
韩愈 见“卷七”介绍。
上一篇:《古文观止·韩愈·杂说一》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谷梁传·杜蒉扬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