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左传》·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 曰庄姜【1】。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 《硕人》也 【2】。又娶于陈, 曰厉妫。生孝伯, 蚤死。其娣戴妫 【3】, 生桓公, 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 嬖人之子也 【4】。有宠而好兵, 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 【5】:“臣闻爱子, 教之以义方, 弗纳于邪。骄、奢、淫、佚, 所自邪也。四者之来, 宠禄过也。将立州吁, 乃定之矣; 若犹未也, 阶之为祸【6】。夫宠而不骄, 骄而能降, 降而不憾, 憾而能眕者【7】, 鲜矣。且夫贱妨贵, 少陵长, 远间亲, 新间旧, 小加大, 淫破义, 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 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8】。君人者, 将祸是务去; 而速之, 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 不可。桓公立, 乃老【9】。
【注释】
【1】 卫庄公: 卫, 姬姓国。庄公: 名扬, 卫国的十二代君主, 是卫武公的儿子。东宫得臣: 东宫, 太子所住的宫室, 太子也称为东宫。得臣: 齐国太子的名字, 是齐庄公的太子, 早死未得立。庄姜: 庄, 从夫谥; 姜, 夫人自己的姓。
【2】 《硕人》: 《诗经·卫风》篇名。
【3】 娣: 妹妹。戴、厉皆为谥号。
【4】 嬖 (bi)人: 地位低贱而得宠的人, 不论男女都可称嬖人。此处专指庄公的宠妃。
【5】 石碏 (que): 卫国的大夫。
【6】 阶之为祸: 阶, 阶梯。意即诱导他作祸乱。
【7】 眕 (zhen): 安定。
【8】 速: 招致。
【9】 老: 告老, 年老退休。
【赏析】
直臣敢谏, 在君主一统天下的古代中国, 这是古已有之的历史现象。春秋时代卫国庄公的大夫石碏, 便是载入史册的较早的直臣之一。
全文紧紧围绕着一个“谏”字来写, 叙述了石碏为何而谏, 如何进谏,进谏的结果如何。行文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首先, 文章交待了卫庄公的家庭妃妾子女情况,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卫庄公的正宫夫人庄姜, 她是一位美丽而贤德的女子, 她既是正统的化身, 那么她的爱憎, 便成为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然而, 这位美人的命运却十分不济, 她不能生育, 这在当时显然是个不小的缺陷。她所认的儿子桓公, 虽然按照宗法原则, 应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但却不是庄公最为宠爱的儿子, 庄公偏偏宠爱另一位宠妃所生的庶子州吁。矛盾往往就是这样引起的。作者寥寥几笔, 便揭示了矛盾的由来, 为下文的石碏进谏作了铺垫。古来宠子未有不骄的, 州吁更不例外, 他有恃无恐, 争斗成性,显得肆无忌惮, 自然, 他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伦常所能允许的限度, 肯定会被夫人庄姜所深深厌恶。同时, 也使人深深感到庄姜命运的值得同情, 怪不得卫国人民为她创作了《硕人》, 使她的形象带着人们的情愫, 随着《诗经》一起经百世而不衰, 并且, 在当时就有正直而明智的大夫石碏,从国家利益的角度, 在卫庄公面前, 力陈庄公宠州吁之过, 为庄姜的命运鸣不平。
石碏的谏词是全文的重点, 其内容几乎和孔夫子的《论语》所言如出一辙, 为后世留下了当时人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 提出了一系列伦常道德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于国家的兴衰、对下一代教育等等方面的认识,这些都可视为一笔精神遗产,供我们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论语》多是语录性表述的话,那么石碏的谏词则是有针对性的,是具体而微的。
石碏首先从“教子之方”谈起,提出了“义”的概念,即规矩和法度是应当遵循的,而万万不可走邪路,骄奢淫逸是邪恶的开端,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父母的溺爱而造成的。于是话锋一转,落到了州吁身上,并且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谓一针见血,绝无赘言。说服别人,重在以理服人,石碏便晓之以理,指出“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的一般规律,然后又用一个以“且夫”来引导的强调句,以“六逆”和“六顺”作对比,而“六逆”则是指出了与伦常道德相悖逆的现象,即以州吁为代表的“贱、少、远、新、小、淫”的所谓“邪”的势力占优势,而以庄姜和桓公所代表的“贵、长、亲、大、旧、义”的所谓“义”的方面则处于被“邪”所压制的劣势,通过这种对比,使人一目了然了庄公的错误之处。最后,将这种对比引到最终将产生的结果上,预言“去顺效逆”必将招致祸端,并请求尽快除掉这一祸害。语气中肯,撼人心魄,同时,又因为这是在向国君进谏,用词又较为委婉,常常不是单刀直入地正面指责庄公的行为,而是列举应该遵循的规矩和常理。然而,即使是这么一席出自肺腑、为国事担忧的话语,最终也没能打动庄公。
石碏好像已经预见到卫国将要祸起萧墙,当桓公即位时,他便告老还乡了。
历史就是这样开了一个玩笑,据《左传·鲁隐公四年》记载,卫州吁果然杀掉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对卫国人民滥施淫威,而石碏的儿子石厚则也助纣为虐,成为州吁的帮凶。石碏的预见都得到了验证,同时,就证明了其谏词的有理之处。然而,石碏更用自己的行动博得了人们的进一步敬重:为了去除国难,他略施小技,将乱国者州吁及其帮凶、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一同杀死,为国除害,他本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大义灭亲”的美名。
本篇的重点就在于石碏谏词的内容,对后来事件的发展的进一步交待,也更加证明了石碏言论的正确性,由此可见,本篇的构思是较为巧妙的,至于石碏谏词的内容,可以视为长期以来封建社会用以经邦治国的方针之一,对之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考察,会更加深我们对于传统的认识。
上一篇:《古文观止·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左传·石碏谏宠州吁》鉴赏